R45是屬於R20型的柴電機車,在民國49年(1960),台鐵和美國GM買了30輛R20型的柴油電力車頭(編號R21到R50),後來發現這款車保養容易、性能好,又在民國55年買了第二批22輛(編號R51到R72)。
算一算,它奔馳在台灣鐵路上已有四十多個年頭,應該稱得上台鐵現役火車頭裡面最古老的了,台鐵的維修保養技術果然讓人佩服。R20型剛服務的時候,專門用於牽引莒光、觀光號這些高級客車。但目前已不用來牽引客車(幾年前宜蘭線普通車未廢掉的時候,還可見到它牽引普通車),目前只拉貨運列車,或者在站內擔任調車的工作。
不過隨著歲月消逝,它們也早符合了報廢年限,還能繼續在軌道上運行多久,仍是未知數。在電氣化的路段要遇見R20型的身影雖不至強烈到得用「罕見」一詞,但也不是隨時可遇。在車站等火車的時候,如果你能看見經過,可是非常幸運的呢。
↑R45牽引煤列,將進入林口線。(2007/2/23,桃園站)
- Apr 16 Mon 2007 12:36
[鐵道旅行‧火車] R20系‧R45
- Apr 16 Mon 2007 10:27
[攝影相關] Nikon單眼底片相機歷史年表 1959 - 2001
Nikon單眼底片相機歷史年表 1959 - 2001
更新紀錄:2006/01/10, 2007/04/16 ,2022/06/08
這是我以前(忘了多久以前,可能是在2001年)發表在 www.photosharp.com.tw 上討論區的文章,現在重新整理放在自己的站上。
由於手邊的資料很亂、殘缺不齊,要整理出這些過去的老機器的歷史不太容易,如果你使用過其中某些機器,發現有不對的地方, 請告訴我。
▓1959 - Nikon F
這是 Nikon 的第一台單眼相機,也是 Nikon 跨進專業相機市場的第一個作品,支援可交換式觀景窗、捲片馬達..等,在當時算是滿先進的做法。
這款項機雖然是早在 1959 年就上市,不過一直到 1974 年後才停產,產品生命相當長。
同年三月(1959),Nikon 也同時發表了新款的測距連動相機 S4(S4 是 S3 的簡化版),而1959 年另一件大事,就是 Nikon 第一支變焦鏡上市:85mm-250mm f4/f4.5
- Apr 13 Fri 2007 12:16
中壢神社的狛犬
最近每逢週末假日必遇冷鋒加下雨,北台灣的天氣真是一團糟,很羨慕生活在南台灣的朋友。所以依慣例,這禮拜還是沒法爬山。想出門走走,不過天氣冷也懶得去太遠的地方,最好是坐公車、火車、捷運就能到的,所以今天來尋找一些市區的歷史文物好了。
記得有網友曾用MSN跟我說過中壢神社的石獅子(就是"狛犬"啦)位於中壢市的龍岡路上的一間小廟。「在中壢?...好遠哦,有空再去吧」我當時心裡這麼想。
哪天有空要去時再問個仔細吧。
但等現在真正要去的時候,卻想不起來當初是誰MSN給我的..........
因此記憶中的線索只有「中壢」、「龍岡路」、「廟」。翻開中壢市地圖,正好發現龍岡路與中北路上標示有一座廟,又離後火車站不遠,把大略方位記在腦袋裡,今天就來去找這隻「狛犬」。
我沒抱太大的希望,其實找不到也沒關係,就當成坐火車兜風。而且我也沒去過中壢,對我來說,去新的陌生地方總是有新鮮感,即使沒發現「狛犬」的話也沒有損失。
下了火車,從後站出來後,依循著腦海中的地圖記憶,走來前後不到十分鐘吧,就看見了地圖上所標示的廟,真的很小。從路口全家便利商店這邊望過去,看不出廟前有什麼像石獅子的東西,心想大概不是這間。
一穿過馬路走到廟前,驚見兩隻「狛犬」一左一右各在兩邊,真是太神奇了。
瞎貓碰上死老鼠,就這樣被我輕鬆找到,其實出發前什麼功課都沒做(只記一下地圖而已,冷天、雨天、加人懶,出門前懶得再開電腦先上網查一下)。
原來這間廟叫「忠義祠」,「忠義祠」這三個字還是頂頂大名的吳鴻森的題字呢。「吳鴻森」是誰?你用google去搜尋一下,應該會蹦出一大堆資料。
廟內牆上的黑色石版上刻有關於這座廟歷史,上面有寫它最初創於民國前十四年,在廟內神位石碑上刻的年代是明治三十一年。(其實民國前14年就是明治31年)
這邊不是中壢神社的所在地,中壢神社以前位於現在的中壢高中的位置,從地圖上看,中壢高中離這邊還滿遠的。台灣「光復」後,中壢神社就被拆掉蓋學校。
這兩隻狛犬的狀況非常好,幾乎沒有損傷、風化,不過外表帶點中國北方獅那種威武的味道,不像日治初期日本味較重的狛犬,頭部類似哈巴狗。不過日本狛犬漂洋過海來到台灣之後,外型或多或少都會融入本地獅子的風格,因為很多都是隨師傅的喜好來做的。
- Apr 10 Tue 2007 23:46
[日治遺跡] 基隆舊漁會大樓‧驚見「棟札」
基隆舊漁會大樓天花板上的「棟札」。
基隆舊漁會大樓興建於昭和 9年(1934年),是台灣僅存的一座漁業歷史建築。
它在拆與不拆之間爭了很久,雖然幾年前已經被指定為歷史建築,最近也被指定為暫定古蹟,似乎拆除的危機已解除。但無論它被指定為什麼身份,沒修之前都還是很危險的(我是指被拆)。
心想再不去看一下的話,搞不好不知哪天就像草山行館一樣轉眼間就沒了。避免遺憾,雖然今天天空下著大雨,還是約了貓老闆一起去探訪傳說中爭議已久的舊大樓。
搭公車抵達漁會大樓的時候,已經近五點。濕冷的空氣、灰色調的天空,坑坑疤疤的牆壁、外露的鋼筋、門前滿滿地垃圾,星期天的大樓裡一個人影都沒有,我不知道這棟樓在平常上班日有人出沒的時候是什麼樣子,但眼前的這個模樣,實在和「鬼屋」差不多。
本來想拍個外觀就好,下次帶Nikon D50來拍個仔細(今天帶的是隨身機 Panasonic FX9),不過既然來了,就走進去瞧瞧吧。一進門就是一座通往二樓的樓梯,我好奇地抬頭往上看,天花板已經拆光了。
啊,那是什麼東西?是「棟札」~~~
沒想到這麼珍貴的東西還在,實在太讓人感到意外,之前看過不少關於漁會大樓的報導,但都沒有提到「棟札」的存在。
「棟札」兩字是日文,「棟札」是一種日本建築的習俗,把這座建築物的設計者、工匠、業主的名字,以及祭祀的神明、上樑的年代等等書寫在一塊木牌上,這個牌子就是「棟札」。而把「棟札」安放在大樑上的儀式,稱為「上棟式」。日本蓋房子時所謂的上棟式,有些類似我們傳統蓋房子時的上樑典禮。
所以「棟札」相當於一座建築的身分證,上面記載了建造時間與相關的工程人員,漁會大樓的這塊棟札的背面應該有年份紀錄,不過訂在高高的屋頂上無法觀察到背面,只有取下來才知道它背面的完整資料。
如此寶貴的文化財產,任其暴露在破敗的建築物裡,乏人管理,實在令人擔心。
回家後貓老闆寫信問了基隆市文化局,是否有注意到這塊「棟札」的存在、是否有保存它的計畫。而文化局答覆的大意是說(回信見文章末),因為漁會大樓還屬於私人(漁會)的財產,「棟札」是建築的一部分,當然也是私人的東西,文化局無權去動它。
的確文化局有他的難處,總不能偷偷跑到人家家裡私自把東西搬走,漁會應該才是負責「棟札」安全的單位。不過,拆除與保存的新聞鬧得那麼大,大家都知道漁會巴不得把這棟樓快快拆掉,怎敢寄望漁會能對這棟古建築有所作為呢?
- Apr 09 Mon 2007 11:54
[日治遺跡‧御遺跡] 草山行館‧沒了...
草山行館我只去過一次(2006/5/7),沒想到那成了最後的一次,因為它前天被大火燒光了,以後想去也沒了。其實草山行館吸引我的地方,不是「蔣公」,因為它是皇太子裕仁曾拜訪過的一棟建築。換個說法,也算是昭和天皇曾經停留的地方。
四月七日深夜的一場大火,把八十七年歷史的草山行館付之一炬(大正10年-民國96年,1921-2007),木構部分全部燒光光,只剩下前門石砌牆面和門口的蔣公銅像,看到珍貴的歷史文化財產落得如此下場,實在讓人心痛與惋惜。不過,這類歷史建物被火燒,在台灣屢見不鮮、時時上演。
新聞焦點都把重點放在「蔣介石」、「蔣公行館」的身份上,沒什麼人會去注意這棟老房子當初興建的原因,這棟建築真正的身份早被「去蔣、護蔣」給模糊掉了。
草山行館建造於大正11年,正值日本時代,所以當然不是蓋給「蔣公」用的,而是為迎接裕仁皇太子來台行啟(太子出巡視查稱行啟)而建造的諸多太子行館之一。
太子回國後三年繼承大位,就是昭和天皇,換句話說,天皇也曾經到過台灣呢。在當時人們把裕仁太子親臨台灣這件事稱為「三百年來的空前盛事,全島人民無上的光榮」。
裕仁皇太子雖然只在這兒停留了短短的一小時五十分,但他畢竟來過,兩人都是台灣歷史的一塊,不應該重蔣輕日。其實蔣公嫌濕氣太重,也沒在草山行館長住,這棟房子始終空著比用著的時候多。
「蔣公」他和裕仁皇太子一樣,都是台灣歷史舞台上的演員,可能有些政治立場的黨派認為曾被日本統治並不光榮,所以刻意淡化日本時代,用蔣公來取代皇太子成為主角,久而久之,草山行館就和蔣公化上了等號,後來的餐廳,其實也是拿蔣氏夫婦的光環來消費而已。
從這場火災也可以看出台灣對待文化財產的荒謬與迷思,似乎古蹟的活化都得靠吃喝來經營(亦或是文化水準的問題?沒吃喝就沒興趣看古蹟囉?)。當初參觀時我心理就覺得很納悶,為什麼允許在全木構造的歷史建築裡經營餐廳呢?
唉....皇太子御遺跡沒啦。
↑日式平房的特色:「床之間」(壁龕)
- Apr 04 Wed 2007 11:41
[植物筆記] 四月‧雀榕新芽
雀榕是在生活中很容易見到的大樹,無論在市區或郊山步道上都可發現它的蹤影。它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不定時會突然變成光禿禿的一棵樹,還有那長出發芽時的白色新芽。在一年之中,樹葉掉光光的時候可能多達三、四次。
由於雀榕的樹形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平時從遠處望去,很難一眼就把雀榕從樹林中認出來,但在發新芽的時候,光禿禿的一棵樹不引起人的注意也難。
由於雀榕的葉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顏色變化極大,剛發芽與成熟之後的顏色完全不同,不認識雀榕的人,常會誤以為是不同的樹呢。
↑雀榕的新芽,和長大後的葉形差別十分大。
↑包覆雀榕新芽的白色苞葉,和玉蘭花的花瓣有點像。如果發現附近的地面都落滿了這種「葉子」,肯定雀榕就在你身邊。
↓從以下的照片可以看出,雀榕發芽與成長後葉子顏色的差異。
↑剛發芽。
↑漸漸變綠。
- Apr 03 Tue 2007 14:43
[日治遺跡] 基隆市政府大樓(基隆市役所)
基隆市政府這棟大樓就是以前日本時代的基隆市役所,在昭和七年完成的建築物。昭和五年7月25日開始動工建造,昭和七年(1932)3月23日完成,是昭和初年所流行的官署建築式樣,也是當年基隆擁有現代風格的代表性建築之一。
市政府大樓目前已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不過歷史建築並不是古蹟,在法律上沒辦法百分之百保障它的完好存在,換句話說,保留的不確定性還是很高。
地點:
基隆市政府位於義一路與信二路交叉口,基隆憲兵隊的對面,從基隆火車站步行至此約12-15分鐘(火車站 > 忠一路 > 東岸停車場 > 愛三路 > 郵局 > 義一路)。
位於市政府隔壁文化局大樓一樓的「基隆故事館」是介紹基隆的歷史與地方文物的展覽場,空間不大,但仍值得進來看看,約略地認識一下基隆的歷史。今天來這裡參觀的遊客比想像中多,可能是外面下雨的關係吧,大概很多人都是路過好奇近來看看。
- Apr 02 Mon 2007 22:41
[生活‧寫真] 台北樹在基隆
↑台北南京東路上的行道樹將移植到「基隆海洋學院」。
行經南京東路的捷運松山線已經動工,最近開始進行削減人行道的工程,再過不了多久,這兒地面大概就像前面松江路一樣,一團混亂了。
我好奇地看看路旁樹新釘上的牌子寫些什麼。
哦~這些樹原來都要搬到基隆去?不知為什麼要搬到那麼遠,從南京東路三段到濱海公路上的海洋大學 far far away....不過「基隆海洋學院」不是早改成「國立海洋大學」了嗎?沒想到在2007年的南京東路上還能看到舊名字,滿有趣的。
↑中央分隔島上的大樹已修剪,準備移植,不清楚是否也將遷移到基隆(因為樹在快車道中央,無法接近觀察樹上的牌子)。
↑人行道已經噴上了施工標記。
- Mar 30 Fri 2007 15:04
麗紋石龍子
麗紋石龍子是低海拔步道上常見的小動物,冬天都躲起來睡覺,所以在寒冷的時候爬山都幾乎看不到它的蹤影。但在春夏,尤其愈熱的天氣愈容易見到,它很喜歡趴在石頭上曬太陽。
它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那帶著鮮豔金屬光澤的藍色尾巴,不過隨著漸漸長大,尾巴的藍色也會愈來愈黯淡,最後甚至消失。
我是用Nikon Coolpix 5700這台老掉牙的古董機拍的,它開機慢、對焦慢、存檔慢,什麼都慢(只有電力消耗快....),爬山拍拍風景還OK,但實在不適合拿來拍這類敏感的小東西,因為等你把機器從包包裡拿出來,等打開電源、準備對焦,主角早就不見蹤影。 能用這台慢速古董機拍得如此清楚,完全走狗屎運。
因為照理說,像石龍子這種小動物,別說站在它眼前了,只要環境稍有點動靜,早溜煙閃不見,不會乖乖地呆在那裡讓你拍。但這隻石龍子給足了面子,動也不動,似乎享受日光浴勝過眼前鏡頭的威脅。
拍攝地點:基隆山步道, 2007.03.30
- Mar 30 Fri 2007 11:30
[三角點,台北] 景美山,二等三角點1043號
↑景美山(仙跡岩)海拔144公尺。
二等三角點的數量不像三等三角點那麼多,所以平時想要遇到有二等三角點的山頭並不容易(大部分都在鳥不生蛋、人煙罕至的山區),不過在台北就有兩顆輕鬆散步就可以摸到二等三角點,一顆在景美山,另一個就是在圓山飯店後面的劍潭山。
景美山其實就是著名的仙跡岩,木棧道最高處就是三角點的位置。仙跡岩是座公園化的小山,山上步道四通八達,登山口也一大堆任君挑選。交通極端方便、捷運、公車、甚至國道客運在山下都有站牌(捷運景美站),所以每次想爬山登高望遠一下,但又偷懶不想流汗的時候,就會到仙跡岩走走。
以下這三個地方都是我的偷懶行程:仙跡岩、指南宮、象山(但這個比較累..:P)。
↑景美山又名溪子口山,日治時期二等三角點1043號(與日本國內三角點相同)。
↑1043號。
- Mar 28 Wed 2007 15:11
[三角點,新店] 和美山(碧潭山),三等三角點1005號
和美山海拔153公尺,三等三角點1005號,位於新店碧潭旁,交通方便,有枕木步道直通山頂,應該算台北地區滿容易摸到的一顆三角點,也是很容易親近的一座迷你小山。
我是從「美之城」這端往碧潭方向走,到最高點的觀景台後原路折返。因為這次偷懶直接騎機車到美之城的登山口,所以得原路回去取車。其實正常的走法,應該是從碧潭那邊上來,從美之城這邊下去,坐公車回到新店捷運站,剛好一個O型。
不過許多人來此爬山的人都會連走灣潭山,因為和美山的步道時在有些短,單就爬山而言,可能無法滿足。但就散步來講,活動量足足有餘了,而且還能登高賞景呢。
和美山登山口(靠近美之城這端的登山口),全程鋪設枕木步道,不過導引到美之城這邊的登山口的指標不是很明顯,它在永業路81巷的美之城社區內,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此處指標上寫距離觀景台有30分鐘,其實大約10分鐘多一點就可以到山頂了。
半途會遇上往灣潭山的岔路,左側不明顯的土徑即是。
- Mar 27 Tue 2007 11:48
[舊日‧殘跡] 「公車」標誌
今天從永春崗公園登象山,經過299公車總站前面時,發現牆上還留有古老的市公車時代的標誌,這個要拍下來,不知哪天就沒了。
公車處在民國93年1月1日改民營,就是現在的「大都會客運」,公營時代公車處的標誌也隨著老店的關門而消失。
其實這個「公車」標誌滿街跑也只不過幾年前的事,現在卻消失得無影無蹤。記得在剛改制的初期,「市公車」和「大都會」標誌的並存不算罕見,但隨著年代漸久、車輛的更新,舊時市公車的標誌已成了消逝的城市記憶。
Date : 2007/03/25
- Mar 26 Mon 2007 15:58
[貓咪你好] 掛鈴鐺的貓
在往象山登山口的途中,遇見這脖子掛著鈴鐺的貓,好特別哦,我蹲下來和他玩,好像是有人養的(隔週經過同一地,還是遇見他),照片中的那個白盒子大概是他的飯碗。
他不怕人,不過也不太太理人,繼續坐在車上東張西望。
玩著玩著...出現另一隻掛著鈴鐺的貓了,喵~~
拍照日期:2007/03/07
- Mar 24 Sat 2007 17:48
[貓咪你好] 屋頂上的貓
屋頂上有一隻貓。
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
- Mar 16 Fri 2007 16:16
[登山‧苗栗獅潭] 仙山
仙山位於苗栗縣南庄與獅潭交界,海拔約967公尺,也被選為台灣小百岳之一。仙山是苗栗地區的知名景點,因為這裡有兩座香火鼎盛的寺廟:靈洞宮、協靈宮,假日來此朝山的人絡繹不絕,拜遊客眾多之賜,山上建有大型停車場,所以登仙山不必擔心沒地方停車(不過遇上舉辦大型活動時,停車場還是會爆滿)。
看到天氣不差,臨時起意,想去仙山走走。仙山雖然在苗栗,但還算交通方便,不用七早八早出門,我們十一點才才從台北出發,路上邊走邊玩,到仙山已經下午兩點多了。
仙山高達967公尺(也有資料寫說說968),在晴朗的天氣登仙山,視野可是一級棒呢。我都戲稱這條是減肥路線,其實登仙山不難啦,只是感覺有永遠走不完的陡坡與樓梯,爬上山頂感覺都要成仙了,呵呵~
仙山登山步道的起點位於美食區斜對面。往協靈宮仙水亭的指標走,漫長石階的開始。
「三角頂」應該是筆誤吧,可能是指「三角點」,不過仙山的三等三角點早已經遺失不見。我們選擇往仙洞方向走(這條路是經仙洞到望陽台,還有另一條似乎是不經過仙洞的)。
古老的指標,上頭寫著「成功大學工程隊建製」、「救國團協建」,在不少山區步道都見過類似的東西(苗栗雙峰山、台北內湖的龍船岩都有這種某某學校工程隊建造步道的指標),似乎在過去某個時期一些熱門山區的步道都是救國團和學校興建的。此處離望陽台還有280M。
仙洞門。
- Mar 01 Thu 2007 09:31
[鐵道旅行] 內灣線的最後一日
2月28日是內灣線全線運轉的最後一天。
內灣線鐵路為了轉型成高鐵新竹站的聯外捷運運輸,新竹到竹中之間的鐵路將改為電氣化和高架化而被拆除,預計施工的期間長達三年,所以起碼三年內沒辦法坐火車從新竹直達內灣。
不過在完工的將來,它是條全新的電氣化鐵路跑著電氣化的通勤電車,坐火車的樂趣又少了。高架化電氣化後,沿途純樸田園的迷人風景能否回來,我想機率不大。內灣線目前雖跑的是冷氣柴油車,但我覺得也比電車的感覺好,如果可以開窗戶那才是頂級的鐵道之旅。
其實在2月28日以後內灣還是有火車在跑,竹東站也沒有廢站,只是沒辦法從新竹坐火車直達內灣,新竹到竹東這一段得靠客運接駁,一想到還得換車,就沒啥意願去內灣了,其實就算火車不停駛,對內灣也是興趣缺缺。
我對內灣的印想不好,每次去內灣看到的除了髒亂還是髒亂,汽車亂停,環境吵雜擁擠,感覺就像把新竹夜市搬到山裡去而已。那時看到這些亂象心裡就產生一種念頭,這種夜市級的風景區乾脆把火車停了吧,反正大家都開車來(所以假日交通才一團亂),有沒有火車也沒差。
也許是我的怨念發作,內灣火車停駛的這天竟然到來了。
今天是內灣火車最後一天,我和貓老闆決定再去體驗一下內灣線,本來在新竹站打算買內灣線周遊券,但售票小姐要我們好好考慮,她說今天去內灣的人實在太多,回程能不能搭上都是問題。於是我們決定只買到竹東,坐火車兜風到竹東逛逛好了,因為我倆都曾被內灣的髒亂嚇到過,對於內灣是敬而遠之。
- Feb 23 Fri 2007 21:54
[日治遺跡] 台中神社(2)‧銅馬
在昭和17年,在現在的台中忠烈祠那邊蓋了全新的台中神社,而讓我感到好奇的是:
這兩隻馬讓我想到原本在台中公園內的舊神社是完全廢棄?還是繼續使用(新舊神社並存)?我沒找到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如果舊神社廢棄停用,那麼這兩匹價值不斐的銅馬為何沒有隨新的台中神社的啟用而遷過去?昭和17年已經算戰爭末期(昭和20年終戰),物資應該滿缺的,能用的應該都會儘量物盡其用吧。
或許身為國幣小社不能太寒酸(新的台中神社升格為國幣小社),所以有自己的銅馬,就用不著把舊的搬過去了(還是根本省掉銅馬了)。
有些有銅馬的神社只有一隻銅馬,而更多的地方小神社根本沒有銅馬,但這裡卻有兩隻,可見台中神社的地位重要。
這「獅子會信條」的地方不知道是否原本嵌著日本時代的刻字。
- Feb 23 Fri 2007 21:42
[日治遺跡] 台中神社(1)‧鳥居
台中公園裡的神社遺跡是第一代台中神社的遺物。
台中神社依建造時期可分為第一代與第二代,第一代的台中神社完成於大正元年(1912年),位於當時也是現在的台中公園內。到了日治末期神社搬了家,昭和17年(1942年)11月新的台中神社啟用(在今天忠烈祠的地方),用來取代舊神社,同時新的神社地位也變高了,被升格為國幣小社(原本是縣社)。
台中神社小檔案:
社格:國幣小社
地址(昔):台中州台中市新富(第二代神社)
地址(今):台中市力行路260號(忠烈祠)
主事設計者:伊藤滿作
鎮座祭日:大正元年10月27日(從第一代起算)
供奉之神: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能久親王
升格:原本屬於縣社,在昭和17年(1942年)11月27日升格為國幣小社
- Feb 23 Fri 2007 12:06
[鐵道旅行] 台中.中山綠橋 2007.2.23
這篇本來想歸類在「老建築」的分類,但想想它跟台灣縱貫線鐵路開通有很大關係,還是放在「鐵道旅行」好了。因為假如你有機會搭火車來台中逛逛時,可順道來看看。 出台中火車站沿中山路直走就可遇到中山綠橋,走路不用三分鐘。
分類一直是我寫部落格文章時最常碰到的頭痛問題,因為有太多太多的文章你說它歸A也行、放B也OK、塞在C類又何嘗不可?到頭來想半天依然不知該放哪,想到最後文章靈感早熄光了。不過我是作者,其實應該是我高興放哪就放哪啊,哪用顧慮那麼多?
我毛病就這樣,明明一點點很簡單的事,老把它想得多複雜、顧東顧西的、想要面面俱到做成完美,但往往結果卻是什麼都沒顧到... XD
今天我和貓南下台中找Arden聚聚聊天,我們約在台中公園然後打算去可愛底迪很多的一中街晃晃吃東西,走往公園的途中我經過了中山綠橋,這應該算是我有古蹟意識以來,第一次用腳「走」過它上面吧(坐車經過的不算數)。
明治41年(1908)年,貫穿台灣南北的交通大動脈:縱貫鐵路完工通車,10月24日在台中公園盛大舉行「縱貫鐵道全通式」,日本載仁親王遠道來台主持貫通式,南北各地達官要人齊聚台中慶祝這場歷史盛會,當然,從車站通往台中公園的道路就不能隨便馬虎,於是在綠川上興建了這座「中山綠橋」。
我覺得這通車典禮的地點選得很妙,既不是總督府所在的台北、也不是終點站高雄,而是在中間的台中。
另一個與「縱貫鐵道全通式」有關的建築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赫赫有名的「湖心亭」,它是爲來台主持典禮的載仁親王特建的「御休憩所」。
中山綠橋的歷史請見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網站的介紹︰http://www.tccgc.gov.tw/07_cultural/c03_02.asp?keyword=&id=446
文化局網站上說是1908年建造(明治41),但橋上卻寫「民國前十三年」(1899),不知是不是戰後將日本年代換算錯誤所至?忠於歷史原貌應該改回「明治」年號才對~ XD
- Jan 01 Mon 2007 00:30
迎接2007,101煙火秀
自從101大樓有放煙火以來,我們全家都是到我家後面的那條馬路看101的煙火秀。
雖然和平東路三段這兒離101大樓還頗遠,不過前面沒大樓檔著,看煙火還算不錯。每年放煙火之前的幾十分鐘,馬路早被塞得人山人海,似乎大家都在搶觀賞的好位子,和平東路三段這變成了停車場,汽車動彈不得,真可說是每年跨年必上演的奇景哩。
不過,今年應該是我最後一次在嘉興街看101的煙火,因為再過一個月之後,我們就要搬去新家,雖然去住全新的房子很高興,但要離開這住了二十年的熟悉老地方,心中仍有不捨。(現在住的房子是民國六十九年蓋的的老公寓)。
倒數計時中,我家附近的和平東路三段早已人山人海,人群站滿道路。
放煙火啦~
- Dec 28 Thu 2006 14:53
人物誌 - 用腳掌去旅行 東森電子報的採訪
嗯....算算到目前為止,訪問過我的媒體共計四家:台視、中天、聯合報、東森。我想,我在今天這個在穿鞋子的社會中肯定是稀有動物,所以才引起大家的好奇吧,頗有受寵若驚的感覺....呵~
接受採訪其實是讓更多人了解我赤腳簡單生活的理念,腳是讓身體接觸大自然的媒介,透過自己的腳,傳遞感覺,體驗、關心我們的自然環境。
這兩篇是在12月的某天(忘了哪天)接受東森記者的採訪,在28號的東森新聞網站上刊出。
人物誌/用腳掌去旅行~不穿鞋的斌斌最怕夏天柏油路
http://www.ettoday.com/2006/12/28/327-2029025.htm
人物誌/很多場合禁拖鞋沒禁赤腳? 斌斌橫行無阻...
http://www.ettoday.com/2006/12/28/327-2029040.htm
- Dec 19 Tue 2006 01:41
宜蘭 跑馬古道
2022年說明:這篇寫於2006年,痞客邦後來有改版過,所以原先的照片都無法顯示了。
跑馬古道坡度不大,幾乎全程都鋪著碎石,非常輕鬆好走,是一條老少咸宜的登山步道。但對赤腳徒步來說,卻是一條頂級的挑戰路線,因為腳下都是碎石子,要是沒練過的腳丫走上兩三步,大概早就痛得哇哇叫了,我想現在的都市人應該沒幾個有能耐可以赤腳來回走一趟。
我雖然常打赤腳走路,但還沒走過這類連續三、四公里以上的碎石子路,跑馬古道正好是個很好的測驗場地,測試一下我赤腳行路的功夫到底鍛鍊得如何。走起來的感覺當然沒有泥土路那麼舒服,不過也還OK,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就感覺腳底不斷地被按摩著似的,比公園中的人工健康步道要舒服百倍。
輕鬆挑戰碎石道路成功,腳功力更上一層樓。
半途上遇見幾位也是來爬山的伯伯,看到我光著腳走古道,他們臉上露出極驚訝的表情,直呼不可思議。不斷問我「不會痛嗎?」「你住附近嗎?」(八成以為我是附近農民...呵),當他們知道我也是跟大家一樣,都是來此地玩的遊客之後,更吃驚了,他們不敢相信現在還有不穿鞋子的人,呵呵~~
跑馬古道南端的起點。
嚴格來說並沒有規劃停車場,停車空間不大,路邊有空位就停吧。
跑馬古道南端的入口(礁溪端)。
- Dec 14 Thu 2006 22:08
[植物筆記] 秋冬開的花‧山芙蓉
今天騎機車走南深路的時候,見到路邊許多路樹開著一朵朵的白花,我不知道它是誰的花,特別停車把它照下來,回家查資料。比對樹木圖鑑之後,才知道它原來就是山芙蓉,山芙蓉在秋、冬開花(約10、11月以後),南深路兩旁的樹山芙蓉就佔了大半。
「南深路」就是聯絡台北市南港區與台北縣深坑鄉之間的109縣道,雖是同一條路,但在台北市這端叫「南深路」,而在台北縣那端卻叫「深南路」,真有趣。
花苞
Date:2006/11/19
- Dec 05 Tue 2006 16:27
[植物筆記] 2006/11/19‧山菊(台灣山菊)
台灣山菊是台灣特有種,屬於菊科,不過它與其它菊科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它那又大又肥厚的多角形葉子。所以即使不是花季,在野外也滿好辨認的。它雖不像咸豐草、蟛蚑菊長的滿地滿山都是,但也不是稀有植物,在北部各郊山步道都可以見到它的蹤跡。尤其秋天正是它的開花季節,黃色花朵目標醒目,爬山時要發現它應該不難。
像是秋天時若走草嶺古道,除了賞芒花之外,也別忘了山坡上開著黃花的山菊。
秋天雖然是山菊的開花季,但其實它開花不見得僅限於秋天,只是開花數量的多少而已。中正山一帶的山菊在三四月的春天依然開花、金瓜石某些地方的植株,甚至在七八月天還可見到零星開著黃花的台灣山菊,這些不按牌理出牌的開花,似乎和所在地的環境氣候有關。
山菊(汐止大尖山步道,2006/11/19)。
步道旁的山菊(汐止大尖山步道,2006/11/19)。
山菊的花梗很長,高高地挺立著,它的葉片常被附近植物遮住,所以有時需要用手撥一下才能看見被遮住的多角形葉片。於是猛一看,還真像芒萁開菊花哩。
整片的山菊(中正山步道,2006/04/02)。
山菊的葉片厚而且呈現多角形,與其它菊科植物的葉大為不同(中正山步道,2006/04/02)。
- Dec 03 Sun 2006 21:51
[旅行‧北縣] 柴埕路登南勢角山
最近假日都在忙房子的事情(買房),週末又常碰上陰雨天,所以有兩多月都沒有好好的爬山運動。房子的事情目前已暫告一段落,趁著今天天氣還不差,找條登山步道運動一下。
路線:新店捷運七張站>>綠15公車>>安康派出所下車>>安光路>>柴埕路22巷>>南勢角山(烘爐地)>>彩蝶社區>>搭綠15公車回新店,全程含休息約3小時。
其實南勢角山應該算滿輕鬆的登山路線啦,以前幾乎每個禮拜都來爬。不過大概真的是太久沒好好活動了,隔天起床竟然腰痠背痛嚕.....
↑南勢角山三角點。
旅遊相簿: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barefoot&book=106
Date:2006/12/04
- Dec 01 Fri 2006 00:51
[貓咪你好] 早餐店前的貓
這是在公司附近一家早餐店前的貓,我不知道它是不是那家早餐店老闆養的,常看它坐在店門口(也許是常有東西可吃的關係吧 ~~)。
它不怕人,而且和其它路邊的貓咪有個不一樣的習慣:它對鏡頭特別感興趣。所以要拍這隻貓頗輕鬆呢,它會乖乖地一直盯著鏡頭等著你拍,呵呵。
Date:2006/12/01
- Nov 19 Sun 2006 13:40
[旅行‧北縣汐止] 汐止四分尾山‧大尖山
(圖為汐止大尖山)
最近週末總是碰上逢東北季風降臨,弄得台北又濕又冷,再加上忙著整理房子的事情,已經連續好幾個星期沒有到郊外踏青。周日趁著天氣不差,約好了朋友一起出門赤腳走走、伸展一下筋骨。每天坐辦公室,若再不運動的話,身體早晚都會衰敗光嚕。
聽說大尖山的步道重新整理,登大尖山又是一路陡上,可以讓身體有機會運動一下,所以就選擇去爬大尖山,看看新的步道(其實也不新,應該已修好一年多了吧),已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拜訪過大尖山。
於是我們騎幾車從台北木柵出發,經深坑,走南深路到南港,然後再往南港製茶場的方向上山(舊莊街二段),經南港製茶場、鹿窟崙紀念碑、光明寺,抵達汐止大尖山,所以大半路程都是山路,雖然花得時間比較多,但我們覺得在山上兜風比騎在市區要好玩多了。
在抵大尖山之前,我們順道摸個三角點:四分尾山的三角點。因為產業道路幾乎開至四分尾山的山頂,走路不用半分鐘就能摸到兩顆三角點。
一如往常,天秀宮在假日依然非常熱鬧,一旁咖啡店養的豬感覺好像比去年更大隻囉。重修過的步道走起來感覺不錯,在雨天後似乎較不濕滑、摩擦力較大。不過這是赤腳走上去的感覺,我不知道穿鞋子走會不會滑。
今天來爬山的人滿多的,上山人潮絡繹不絕,可能大家都是趁著天氣不錯出來走走吧。山頂新建了涼亭(聽說以前山頂也曾有過涼亭,但毀於某年的雷擊),坐在涼亭前方大石上拍照的時候,一不留神,放在地上的鏡頭蓋滾走了,爬下草堆找了半天就是不見它蹤影,今天損失一塊鏡頭蓋,呵呵~~
四分尾山有兩顆三角點,二等1060號,三等837號。其實這裡的視野不差,若不是起濃霧的話,可以眺望到基隆的外海、基隆山等地。
汐止市公所在四分尾山山頂做了新的指標了:往大尖山2.2公里。
照以往的經驗,從這兒走到大尖山大約40-50分鐘小時左右。昨天下了一整天的雨,山路泥土濕滑,我們決定不從這兒走去大尖山,直接騎機車到天秀宮那端,走石階步道登大尖山。
假日的天秀宮非常熱鬧,後方的山頭就是大尖山,正是我們的目標。
- Nov 18 Sat 2006 18:31
Panasonic FX9 夜拍測試
夜景要拍得好,一定得要帶腳架,而我是非常懶的人,很懶得帶腳架,所以基本上我是和拍夜景無緣的。但今天晚上經過博物館前,突然想試試這台小機器的能耐,找了個地方把相機擺好,關掉防手震用自拍方式拍了一張(避免晃動),發現效果還不錯,當然結果不能和DSLR相提並論。
但放在網頁上已經綽綽有餘,其實在縮圖之後,不管相機好壞,什麼雜點都看不見了。
Date:2006/11/18
- Nov 15 Wed 2006 00:08
[旅行‧北市] 天母古道‧當心猴群?
每次走天母古道看見這個牌子,總以為它是裝飾品擺著好看,人來人往如此熱鬧的登山步道,怎麼可能還會有猴子呢?就像以前我一直以為陽明山上「Owl Crossing」的牌子是笑話一樣,在台灣的馬路上怎可能撞上貓頭鷹?但絕沒想到某天我偏偏就在大馬路上撞到了 Owl...。
今天就在天母古道遇見了猴子,三隻獼在樹上爬來爬去,讓我大開眼界哩。原來「當心猴群」不是假的,不過這些猴子似乎比較怕人,當發現有人在注意著牠們,一溜煙就散得不見蹤影。
好大隻的台灣獼猴。
天母古道入口。
黑色大水管是天母古道的招牌。
步道里程牌。
天母古道有自然的泥土路,赤腳走起來最舒服。
- Nov 13 Mon 2006 15:02
[植物筆記] 十一月‧台東火刺木
認識「台東火刺木」這種植物是在金瓜石勸濟堂通往停車場的步道旁,從解說牌上知道的。當時它既沒開花又沒結果,實在看不出這植物特別之處,直到上個月去金瓜石,看見它結滿了火紅的果子,原來它如此特殊、漂亮。
可能是受了「台東」這兩字的影響吧,總讓我感覺它無緣會在台北出現,起碼得到金瓜石才看得到。直到昨天才知道原來它是很平常的園藝植物,因為,在「貓老闆」家對面大樓的院子裡發現了兩棵,結滿一串串的紅果。我站在樹下驚呼連連,原來這裡就有,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種在那裡七、八年了都不知道。
不知以前在哪裡看過介紹它的資料,說是「台東火刺木」是稀有植物,但這會兒怎麼變成滿街都是的園藝植物了?呵呵~~
Date:2006/11/12,木柵
- Nov 09 Thu 2006 15:07
高鐵桃園站 2006年
走完輕鬆的五酒桶山,時間還早,就決定去還沒開張的高鐵桃園站逛逛,拜訪這座傳說中蓋在「窮鄉僻壤」的豪華車站。照著地圖東彎西拐,好不容易終於到了高鐵車站。其實後來知道有更快的走法,只是我對桃園地區的道路不熟,多繞了一些小路。
位居「荒郊野外」幾乎已成了多數高鐵車站的特色,一望無邊的荒涼空地上,突然蹦出一座嶄新現代化的車站,附近空空如也。
「誰會到這裡坐火車呢?」這是我對高鐵車站的第一印象。荒涼野地被炒地皮的人描繪得天花亂墜,沙漠中的綠洲要能變成建商口中的「桃園曼哈頓」還不知道政府得砸多少銀兩來建設周邊哩,不管未來這裡會發展成怎樣型態,總屬於不明確的利多,嗯~~「有夢最美」。
站區附近隨處可見賣屋賣地的攤子,大家都在等通車、等發財。其實就算現在已經通車,周邊建設依然停在畫大餅的階段。所以我當然不會在這買房子,也註定跟發財無緣,假如高鐵日後能發起來的話,呵呵~~
看到佔地廣大的車站,不禁讓我納悶,會有這麼龐大的旅運需求嗎?嗯....不知道,說不定十幾年後這兒大樓林立成了另一個新市鎮,但也可能和今天的樣子差不了多少,未來的事情很難說。
先撇開荒涼不管,車站真的很漂亮,這兒的確是個適合黃昏散步、騎腳踏車的好地方。
車站大廳的列車時刻表。高鐵雖還沒通車,但上面的車次都是真的,現在每天都在試運轉,照表操課。 我們離開的時候聽見火車進站的聲音,應該是16:41的那一班。
高鐵桃園站位於桃園青埔,車站四周空曠無際,十分荒涼.....。雖尚未通車,但很多人都來高鐵車站遊玩,有放風箏的、騎自行車的、溜狗的,也有不少跟我們一樣好奇而來的,所以停車場十分熱鬧,停滿了遊客的汽車。但等高鐵通車,停車場正式收費後,大概就沒這麼多車了。
車站側牆一景,在另一端的那面的牆也同這面一樣,不過顏色是紅色。
- Nov 06 Mon 2006 23:41
[貓咪你好] 花嘴貓
因為牠嘴巴周圍是白色的,所以我叫他「花嘴貓」。
伸懶腰,打滾~~喵喵喵~~~~
Date:200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