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文章寫於2005年5月8日,原本放在我沒繳錢而消失的舊網站 www.barefoot.idv.tw,現在重新貼在我的blog。 此文分成四篇,這是最後一篇,其餘稍後重貼。


↑白沙屯隧道曾是海線鐵路上唯一的隧道,民國62年鐵路西移後廢棄。

和貝殼化石山道別後,我們繼續順著小路往南走,漫無目的繼續往前兜風。
 
鄉間小路與鐵道並行,前後無車我們緩速前進,沉浸在悠閒的鄉間小道悠閒氣氛。在經過左邊某個鐵路涵洞前,注意到它內側牆壁上好像有寫「日本火車山洞」幾個字。
 
嘩~暗示又出現了?
 
突然想起白沙屯附近的確有廢棄的鐵路隧道,但不知它的位置。我猜這所謂的「日本火車山洞」指的會不會就是白沙屯隧道呢?決定朝著箭頭方向去探險。
 
從涵洞下穿出來,左邊泥土小路,右邊柏油小路,正前方一大片旱田。啥指示都沒,停下來不知下一步該朝哪方向走。
 
猜一猜,就二選一吧,選右的柏油小路(走泥土路萬一車輪陷下去豈不慘了,尤其在這鳥不生蛋的地方,但車也不可能往田裡頭開,所以能挑的只有右邊的這條小路啦)。
 
運氣不壞,應該猜中方向,才前駛幾十公尺,神準如GPS般的噴漆字再度出現,箭頭指向旁邊的泥土小徑,在附近找了塊空地把車停好,沿著小徑往前一窺究竟。
 
小徑長滿雜草,看來許久沒人走過,有荒蕪的感覺但並沒有人煙罕至的那種恐怖氛圍,路徑還滿清楚的。腳下的泥土踏起來感覺頗結實,還有車輪壓過的痕跡,汽車應該可以開得進來,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我寧可用走的(若在草地打滑我可抬不動車子),眼見山丘在前方,我猜想此處已距離隧道不遠。


↑白沙屯隧道雖是磚造隧道,但牆面卻用水泥 。大正 11至12年之間建造的隧道(海線通車時建造)。



從停車的路口開始算大概只走不到兩分鐘,就看見傳說中的廢隧道。它並沒像其他舊線上的隧道一樣洞口被封起來,火車洞漆黑深不見底,和崎頂隧道那種寬敞明亮一眼見穿的感覺截然不同,不敢太靠近,深怕裡面跑出什麼驚悚影片劇情中的怪物。

來~我為各位介紹一下白沙屯隧道。

白沙屯隧道是海線鐵路上的唯一隧道,但精確的說法是以前海線鐵路上共有三座隧道,分別是:白沙屯一號、白沙屯二號、白沙屯三號等共三座。

它和崎頂隧道一樣,會廢棄也是因為鐵路電氣化時隧道淨空不足,同時進行路線改善將此段鐵路截彎取直,鐵路往西移避開小山,在鐵路電氣化完成時就廢棄。

我不知道這是白沙屯第幾號隧道,也許是一號吧,如果是第一號隧道的話,在它的南邊應該還有第二與第三座。如果去找到第二、三號隧道的話,我想機會渺茫(對我而言),一來沒辦法藉由走隧道穿過去(恐怖~),二來山上都是芒草,要翻山過看另一面的隧道談何容易。

我不知道此座白沙屯隧道確實的建造年代。海線鐵路開工於大正8年8月(1919年),完工於大正12年(1923年),因此推測這座白沙屯隧道應該是完成在大正8年到12年那段期間。


↑從附近小高地上眺望,可以很明顯的認出廢線遺跡(舊鐵路橋台)。




↑以前舊線鐵路橋台,後方水泥橋是目前的鐵路。



除了發現舊隧道讓人興奮之外,更讓人詫異的是在舊隧道旁的山坡,竟然看到了「過港貝化石層紀念碑」 ,這是日本時代訂下的天然紀念物耶~

原來它在這裡,就在白沙屯隧道旁邊嘛。

在我那本古董旅遊書上有它的照片也介紹「過港貝化石層」,但偏偏沒寫出位置(這種語焉不詳的旅遊書市面竟一堆),我還以為它在我之 來此的前半路上遇到的那座貝殼小山,我還在那附近四處找這塊碑哩,還以為它早被毀屍滅跡了。

「過港貝化石層」是日本時代訂立的「天然紀念物」之一哦!!

台北帝大地質學教授「早坂一郎」和他的助理「丹桂之助」在新竹州沿海進行調查的時候,發現後龍這一帶有豐富的海棲貝類化石,後來政府依據他的研究報告,在昭和十年(1935)將鐵路與海岸線之間的化石區域告示為天然紀念物,禁止破壞這些化石層。

光復以後石碑毀損,民國四十四年苗栗縣文獻委員會重新立碑,碑座上有刻立碑緣由。這「苗栗縣文獻委員」應該給他鼓鼓掌拍手叫好,因為不但重立這座日治時期天然物紀念碑並且碑名繼續沿用日本時代的名字「過港貝化石層」,尤其在民國四十四年那絲毫不重視保存天然物觀念的年代非常罕見難得,值得稱許。

本想登上去查證碑座上的文字,後來卻打消了念頭。

其實走上去應該不難,不過通往石碑的小徑荒煙漫草,看到這種景象就令人心裡發毛猶豫不前,怕半路會竄出什麼不明物出來嚇人,想了又想還是放棄,用望遠鏡頭拍幾張紀念碑照片以饗好奇心。

希望縣政府未來能把這闢為觀光點,把環境清一清,那我就可以撿便宜輕鬆上去拍照啦,也說不定隧道到時還開放觀光哩。

由此碑的存在可以知道,早在日本時代的政府就有保護台灣珍貴的天然物的觀念(昭和五年訂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且在這人煙罕至的地方立碑告示,難得難得。 而所謂「光復」後的政府好像過了很久很久之後~才有類似的「文化資產保護法」的出現。

離開了隧道與紀念碑,我們驅車繼續沿著小路南行,先是經過清海宮,不久遇見一頭吃草中的牛,特別停車下來賞牛。最後果然如先前所料,沿著馬路開了很遠很遠,終於進入了白沙屯小鎮。
 
找好地方將車停妥後,開始探索這個從未造訪過的新鮮地。首先吸引我們前往的是進香人潮洶湧的拱天宮。參拜完了媽祖,開始在小鎮四處晃蕩,我們發現這裡的大廟非常多。在某條巷內的布告欄上發現了景點導覽圖,用相機拍下按圖索驥,以步行可及之處,找尋圖上的景點。
 
今天運氣超好,輕輕鬆鬆就被我們找到了崎頂三角點、好望角、過港貝化石與紀念碑、還有白沙屯舊隧道、以及白沙屯。不過這些都得歸功給那每當我們升起放棄尋找的念頭時,必定出現的噴漆字,才能讓我們今日的行程收穫滿滿。


↑通往紀念碑的小徑。


↑紀念碑幾乎被雜草埋沒,看不到基座。


↑紀念碑與隧道的位置,圈起來的地方就是過港貝化石層紀念碑。
 

 ↑牛!
 
 
 ↑極富盛名的媽祖廟,白沙屯拱天宮。
 
 
 ↑拱天宮內的新聞剪報。
 
 
 ↑拱天宮前。
 
 
 ↑火車來囉(拱天宮離鐵道不遠)。
 
 
 ↑我們偷懶抄近路直接從這缺口跨過鐵路到土地公廟。
 
 
 ↑白沙屯福德祠。
 
 
 ↑五雲宮前看火車。
 
 
 ↑舊街。
 
 
 ↑白沙屯導覽圖。
 
 
 ↑台鐵真的很愛喊口號。
 
 
 2005.5.8@白沙屯


 

我的路線:

以開車南下方向為例,走台 61線西濱公路從「赤土崎」匝道出口,出西濱公路後,右轉再往最右邊的岔路(即往北),此路剛開始為寬廣的雙線道,不久路幅縮減 為一般鄉間產業道路,直駛至底(抵達山下),左轉穿越鐵路涵洞續行南下,留意左邊的「雙孔」鐵路涵洞的出現。

由於往白沙屯隧道沒有明顯指標,能不能順利找到,就看運氣嚕。

另外,舊隧道距離白沙屯車站尚有五公里,從車站走過來十分遙遠,並不適合步行抵達。如果堅持要用走的話,出白沙屯車站後必須過鐵路平交道,沿那條與鐵路平行的馬路,直直往北走即可(公路會一直與鐵路平行,如下面照片),但真的很遠。


↑往白沙屯舊隧道要從左邊的鐵路涵洞穿過去,這個涵洞是雙孔的。(若續直行則抵白沙屯)


↑鐵路涵洞對面的水泥護欄上漆有「好望角」的指示方向、也有圓形反光鏡一支,應不難辨認。(附近台電電桿編號:南港幹90,D6443  CD48,中華電信電桿編號:青海枝30)


↑過鐵路涵洞後,右轉順著柏油路前行不到一百公尺的轉彎處,就是往隧道口的岔路(圖上汽車位置),轉彎前的地面有「古早火車洞」的噴漆紅字,但褪色不明顯。沿長滿雜草的土徑往前走約 2分鐘即可見隧道口、與過港貝化石層紀念碑。

點圖可放大
http://www.pixnet.net/photo/barefooter/680817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赤腳生活正能量 的頭像
    赤腳生活正能量

    赤腳生活正能量

    赤腳生活正能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