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2003年9月寫的文章,原本放在我沒繳錢續用而消失的舊站 www.barefoot.idv.tw ,現在重新貼在我的blog。
日本時代台灣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神社,有資料說台灣的神社數量曾經高達兩百零四座。可惜在所謂的「光復」以後,政府不遺餘力地消除各地日本統治過的痕跡,地方上的神社幾乎都被拆光,有的變成忠烈祠或公園,很多僅剩些七零八落的遺跡,更慘的是更多神社連遺跡都沒留下。
保存最完整的神社,大概就屬「桃園神社」(今桃園虎頭山的桃園忠烈祠),百分之百原汁原味的桃園神社竟能逃過浩劫保留下來的確稱得上奇蹟。
除了桃園神社外,在台北市裡還有一座遺跡堪稱完整的迷你小神社,它就是「圓山水神社」。(註一)
或許是位於自來水廠內,位置封閉且隱密讓一般大眾難以接近、知道的人不多,祭祀的也只不過是水道課殉職員工和水神,不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或天照大神這種帶著濃厚日本殖民主義色彩的人物或神明,或許因此而躲過當時的拆除潮。
不過雖說沒被拆除,其實原本本殿上面的木造物早已拆掉改成中國式的小亭子,現在拜的是什麼我不知道,除了一個小香爐之外什麼都沒發現,但應該不會是以前神社時代的日本神明吧。
圓山水神社在圓山貯水池的旁邊,圓山貯水池是日本時代所建造的自來水廠,屬於草山水道系統的一部分。所謂的「水道系統 」就是自來水供應系統,水道是日本時代的用詞。
提到圓山貯水池可能感覺陌生,不過熱門的登山健行路線「天母水管路」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它們都是草山水道系統中的一部份。
↑石燈籠與神社的社名碑。
↑神社的手水缽,手水缽的用途是在進入神社前洗淨雙手和漱口的地方,以免褻瀆神明。附近有些菜園和農具,看起來像是有人在這邊種菜的樣子
通往本殿的參拜道。
↑神社本殿基座上已建中式涼亭,聽說是民國79年才建的,本來應該是木造的本殿和日本神明的牌位,但改建之前原本木造物是否存在並不知道。
↑本殿前的石燈籠,正面:「水道課有志」,背面:「昭和十三年四月吉祥日」
↑「水道課有志」
↑飲水思源,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賴騰鏞題。
圓山水神社和日治時期有錢人私人宅院內的小神社或公司廠區內的小神社一樣,屬於私有神社,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本殿、石燈籠、洗手缽、狛犬、社名碑等等該有的一樣都不缺。本殿基座上面的中國式小亭子,聽說是民國七十九年自來水處重蓋的,而蓋亭子之前原本本殿就空無一物、或是留有日治時期的木造本殿就不得而知。
在「圓山水神社」的社名碑後面,刻著「昭和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我猜大概這就是神社的鎮座日吧。昭和十三年(1938年), 距離今天有六十五個年頭,狛犬靜靜地守在這裡看著滄海桑田的變化。
通往神社的階梯是兩段式,中間有一小平台,守護神社的「狛犬」就位於此地,狛犬石座上刻著「奉納」。
不過這對東洋狛犬似乎也帶著閩南風,和中式石獅子倒有相當神似。
其實很多神社的狛犬都是請台灣師傅雕刻,但不少台灣師傅並沒有製做日本狛犬的經驗,就照以往做石獅子的經驗去刻,因此日本狛犬竟意外地被「本土化」了。
這對狛犬的擺放方向是面對面,也就是說很可能從日治時期到今天都不曾被動過。因為一般中式石獅子都是臉向外,日本狛犬則是兩隻面對面,不過台灣也有些日本時代留下的狛犬是面對面擺的,那是因為後來的人並不了解它們原本是神社的狛犬,而把它們當成一般廟前的石獅來擺放。
狛犬也不像中式石獅有雌雄的分別,狛犬基本上沒有去特意強調雌雄,只有張嘴(阿型)與閉嘴(哞型)的分別。 不過如同前面所講的,狛犬被製做石獅的師傅無意間「本土化」的關係,某些狛犬的確如中式石獅子一樣出現了性徵或帶著一隻小狛犬(如代表雌的石獅子會附一隻小獅子)。
石燈籠現存共四座,神社前面兩座,階梯入口兩座。在入口的這兩座,正面刻「奉獻」、「水道課現業員」。而上方神社本殿前的兩座石燈籠,正面刻「獻燈」、「水道課有志」,背面刻「昭和十三年四月吉祥日」。
所以這些神社物品都是由日本時代水道課的員工所捐獻的,也說明它是自來水廠內的私有神社。據說神社祭拜的是水神和建造圓山貯水池殉職的人,神社的建造除了表達尊天敬地、祈求平安之外,身在台灣的日本水道工程師多少也想藉由這座迷你小神社,表達遠方祖國的思念。
↑圓山水神社的狛犬,哞形(閉嘴)。
↑圓山水神社的狛犬,阿形(張嘴)。
2003.9.27
如何到圓山水神社:
入口在自來水處陽明分處旁,順小徑上山就到貯水池,面對貯水池,神社在右後方。自來水處陽明分處在中山北路上的劍潭捷運站對面, 在劍潭捷運站下車即可(神社與貯水池目前水公司並沒有正式對外開放,但走進去似乎沒問題,因為我進去過幾次並沒被阻止)。
↑圓山水神社與圓山貯水池的位置,就從自來水處陽明分處大門外邊的階梯上去,約五分鐘內就可走到。 自來水處陽明分處在劍潭捷運站的對面,該巷口有家出租高級豪華大轎車的車行。
註一:
「圓山水神社」和「圓山神社」(就是台灣神社)沒有關係,圓山神社現址已經變成了圓山大飯店。
神社是什麼呢?神道教是日本的傳統宗教,而神社就是神道教祭祀神明的地方。日本人喜歡把神社蓋在環境清幽、綠意盎然的地方,這樣參拜者可以感受到莊嚴而舒坦的氣氛。
台灣在日本時代把神社文化帶了進來,在台灣最早出現的神社是 1897 年祭祀鄭成功的台南開山神社。 (在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台灣所有神社中,最著名的就是台灣神社,就是現在圓山大飯店的位置,這屬於「官幣社」,可見地位之重要,他是祭祀病逝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台灣有許多的神社都是祭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日本的神社大致以奉納的來源做區分,有來自於官方的,與來自於民間的。神社大致可分為七個級:官幣社、國幣社,府社、縣社、町社、村社、無格社。等級最高的「官幣社」祭祀時是由皇室奉獻供品,「國幣社」則由政府國庫支付奉納,府社、縣社就是由地方政府負責祭祀費用,其餘的神社、 或民間神社就由地方民眾支付 。
很多神社祭拜的多是日本人尊敬的國神,如:大國魂命、大已貴命、少彥名命、天照大神等等,也有祭祀歷史名人的,如:德川家康、明治天皇、東鄉平八郎(日俄戰爭打敗俄國的大將軍)等等。
但神社(神道教)並不是祭拜神格化的人,所以不會有塑像,天地萬物都會是神靈。所以,對象可能會有海神、水神、山神、祖先、天津神(治理天國的神)、國津神(世間的神)、人物神、御靈神(讓人崇敬或恐懼的神)、產土神(民間信仰裡的神)等等,眾多而複雜。
像是日本鄉間常見的「稻荷神社」,祭祀的是御名倉稻魂命(保護民眾生命和農業的神),就有點類似我們的土地公廟。
過去政府刻意將反日的意識形態灌輸在教育中,經年累月下來,造成人們對日本神社或神道教的誤解,反倒將這種外國宗教當成神秘宗教或侵略者的象徵。
相關文章:
再訪圓山水神社(2006.2.25):http://blog.pixnet.net/barefooter/post/893195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