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車站是深澳線上保存最完整的車站,我在2004年第一次造訪這座車站時,就對它的完整感到非常詫異,站房、月台、甚至月台上的燈桿都還在,十分難得可貴。

今天舊地重遊,發現到整個車站經過整理、煥然一新,以前那種殘破、骯髒、月台上滿佈雜草、帶著恐怖陰森讓人不敢靠近的感覺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乾淨、明亮,終於可以安心走近看個清楚,好好地研究這座嶄新的「廢站」。

見到大門關著,就沒進去看。不知道車站整新後的用途,也說不定是私人的地方,所以我只站在外面隔著玻璃窗,大略往裡頭看了一下。車站換上了全新的玻璃和大門,內部也是整理一新,和原先的樣子有天壤之別,室內還掛著彩球,看來應該「開張」不久吧。抬頭往門邊一望,哦~~連門牌都有了呢。

走到車站靠近馬路的那一頭,看見車站的廁所,這又是另一個驚奇,連封閉十多年的廁所都整理出來,實在不容易。繞過廁所再往後走,已沒有通道,車站的後面緊緊面著公路駁坎。


↑海濱站有座弧形的島式月台

其實海濱站的大門本來就在「面壁」的這一邊,以前通車的時期,車站前面(也可說是後面)有出入大門,也還有一些空間。廢站一段時期之後,後上方的道路要拓寬,於是馬路邊坡往外移,海濱站的大門就被擋住而永遠面壁了。

其實海濱車的規模在整個深澳線的車站中,算是最大的。除了車站本體比其他站都來得大之外,它還擁有有三座月台。第一月台就是在站邊的小月台,第二月台是中間的那座彎彎的島式月台,第三月是現已不復見的枕木月台,它已拆掉改成柏油路,跟島式月台平行的那條小路就是原本枕木月台的位置。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很喜歡火車,所以在書櫃中規劃了好幾格擺放鐵道類書,從學術類、歷史、車輛、到普羅大眾的鐵道旅遊中英日文都有(雖然看不懂日文,但光看照片就是享受,日文書無論紙張或內容的品質真是國內沒得比)。前幾天突然心血來潮重新歸類整理一番,方便找書也未雨綢繆擠出一點空間以免以後新買的書沒地方放。

在「鐵道旅行」雜誌旁邊,還有頗大的一塊「空地」。雜誌類的書因為定期出書,所以習慣會給它預留多點空位,讓以後幾期有地方放,不過它早在兩年多前停刊,那裡一直沒擺滿。

「鐵道旅行」是國內第一本以鐵道為旅遊內容的期刊,因為台灣鐵路大環境不成熟,出了12本之後終於走入歷史。在台灣,鐵道旅行中的主角:「鐵路」,被台鐵局搞得幾乎成了夕陽產業 、氣息奄奄,具歷史文化的鐵道資產也瀕臨破敗殆盡,鐵道雜誌想要在國內生存談何容易呢。

我很羨慕日本的鐵道環境,他們除了有廣大讀者群可以撐起好幾家不同類型的鐵道雜誌之外、鐵道發展的蓬勃、對鐵道文化財的關心,於是可供取材報導的題目就多到數不清了。雖薄薄的一本,但精美的印刷,就算不是鐵道迷,光看到書裡面漂亮的照片地圖,也會有敗家的衝動,我就是受不了誘惑才敗了一堆日文火車書。

隨手抓起一本「鐵道旅行」翻翻回味一下,在某頁突然看到新發現。

在介紹深澳線的單元中,有張小小的有站名牌的照片,那應該就是月台的位置,照片背景正好記錄下了月台後方的樓房。(該期文章中說到深澳站房已不存在其實有誤,深澳站站房還是存在的)

這幾天正好我在寫深澳線的文章,我不清楚舊月台確實的位置,從這張小照片或許可以推測出以前月台的所在。星期六就帶著這本舊雜誌,開車到深澳電廠尋找昔日月台的地點。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澳線從北35縣道一直到台二線的海濱隧道為止,這一段幾乎沒有任何的破壞,只是軌道消失變成了水泥路,路基完整的程度讓人訝異。鐵路跨過了九份溪、北35縣道之後,就進入了海濱里社區,從旁邊的小路進去,彷彿時光倒流,舊時代的標語歷歷在目,除了鐵路拆掉了之外,一切似乎靜止不動。

現在就沿著舊線走一趟,緬懷當年火車經過的地方。


↑從位於北35旁廢橋台邊的小路進去(很窄的一條路),可以進入海濱里社區。


↑上方是鐵路橋,橋下仍留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社區道路穿過鐵路底下。


↑看到如此清晰的「檢舉匪諜人人有責」,彷彿時光倒流(照片中的這條路並不是鐵路舊跡,而是社區道路,社區道路在這段附近呈 S 型與鐵路交會許多次)。


↑第二次穿過鐵路底下,這裡依然可見愛國標語,「自立、自強、團結」。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濱站是深澳線廢線中,被剷除得最乾淨的車站,因為它整個被拓寬後的台2線給覆蓋掉了。

瑞濱站位於濱海公路與瑞八公路的交叉口(台2線、台2丁)。以濱海公路(台2線)基隆往福隆的方向舉例,當一過了瑞八公路丁字路口後,旁邊就是濱海車站月台,它剛好在轉角過去一點點。

瑞濱站和八斗子站都是招呼站,也都只有長長的一條水泥月台,沒有站房。不過它比八斗子稍微豪華一些,月台上多了四、五支燈桿。

以前的濱海公路在此段只有南下北上各一個車道,加上旁邊約還有兩公尺左右可以路邊停車,寬幅大約像八斗子前面的那段路差不多,或許還再稍寬一點,但絕對不是今天這麼大條。


↑瑞濱車站的月台大約就在黑色轎車的位置,而鐵路大約在汽車左邊車道的位置(正前方是基隆山)。

未拓寬前,靠山側的路外,就是鐵路和月台。後來瑞八公路與濱海公路交叉的這塊區域,整個大幅拓寬,幾乎成了八線大道,濱海車站就這樣消失於外側車道底下。

當知道公路要開始拓寬的新聞後,我每開車、騎車經過這裡都會特別注意車站遺址,因為以後再也沒機會看到遺跡。後來在拓寬期間,某天經過,我看到怪手挖出大量鐵銹色的道渣堆在路旁,還有少少的幾根枕木,十分讓我詫異。我雖然知道以前那裡是鐵路經過的地方,但之前看上去全是一片荒涼雜草地,我以為道渣早就隨鐵路拆除而清掉了,沒想到還挖出成堆的鐵路道渣。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會安排從九份走到金瓜石的行程,其中一原因是來自上面這個指標:金瓜石 1.5Km。它位於福山宮停車場旁,其實從九份步行到金瓜石以前也走過,從隔頂走尖山路步道去金瓜石,我很喜歡尖山路步道,以慢慢散步的心情,不知不覺就抵達勸濟堂。

但福山宮這邊要怎麼走過去呢?有步道可走嗎?地圖上並不見步道,所以每到福山宮看到這塊牌子時,在我心裡一直是問號,不知道它是怎麼樣的走法走到金瓜石,很想找機會去探險。

另一原因,則是最近愛上了坐巴士,我從沒搭過台北到金瓜石的巴士,想體驗一下從台北坐巴士到九份的感覺。

其實整條路程,大約只有前五百多公尺是步道。當從福山宮下來,接上公路之後,沒有任何的指標指出該朝哪方向步行到金瓜石。當然,沿著公路走就可以到金瓜石,但這條公路上大小車輛很多,不是一條適合步行的路線。乾脆憑著自己的感覺抓方向、鑽小路,很順利的走到了金瓜石。

雖然大部分所經之地都是一般道路,但坡度不大,社區裡的車輛非常稀少,沒有那種隨時得躲避汽車的壓力,其實和走步道的感覺差不多,如果氣溫可以下降一些的話,這就是一條不錯的散步路線了。

陽光強烈,曬得馬路很燙,還沒到福山宮之前,我的腳板都快成了鐵板燒上的煎肉了。於是在福山宮的大樹下,享受微風,在蟬鳴鳥叫中,小憩片刻,等接近傍晚再出發。也因如此,很難得地有了一場在大樹下午睡的經驗。雖說是為了躲太陽,其實不急著出發的最大目的,故意想把抵達時間弄到晚餐時分,因為在勸濟堂旁的一家小店,有我喜歡吃的東西。

行程記錄:

在捷運忠孝復興站對面(新Sogo)搭基隆客運,到九份車票80元,12點整公車就已經到了忠孝復興,12點10分準時開車,一路順暢沒有塞車。13:27 抵達九份,車行時間約1小時20分。

↑在Sogo對面搭車,台北陰天。

↑13:27,抵達九份,九份出大太陽。

13:27,基山街起步,假日老街很擁擠。出發時台北陰天,不過九份天氣卻很好,太陽非常曬。

13:48,走捷徑至聖明宮,天氣很熱,在這邊洗臉、停留了約五分鐘。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石牌路二段99巷的巷口附近,這裡剛好和石牌路交叉,夾成了一塊小小的三角空地,在大樹底下有塊舊舊的登山導覽圖,是當年市政府建設局設立的軍艦岩的登山地圖,至於是哪個年誕生的就不清楚了,在上面沒找到日期。

地圖是人工油漆的,想必有一定的年紀。現在的登山導覽圖都是電腦畫的,這幅圖似乎已成了絕版之作。

我很喜歡看古地圖,因為常能在古地圖上發現我不知道、或是讓人勾起記憶懷念的東西。我說的古地圖不一定得有幾十、幾百年前的歷史,差不多十年以上就可以符合做我的古地圖標準了,因為十年的份量就足夠讓人回味。

自兩三年前開始爬山後,才漸漸的對周圍的郊山熟悉了起來。十幾年前的我只曉得台北市有陽明山,其他什麼山都不知道(我知道台灣還有座玉山),現在回想起來真是白痴到有剩,真的很蠢啊。

站在地圖前面,我很仔細地研究著,嗯...看看我能認出哪些地方。

軍艦岩、丹鳳山?都爬過了,還常去呢。我也看到了「情人廟」,會用「情人廟」而不用「照明淨寺」,代表這張圖真的是很久了,情人廟就是現在照明淨寺的前身。

忠義山?爬過了,每次爬忠義山都喘得要死。

中正山?嗯...爬過兩次,一次從新北投站起步原路來回,那次對我來說真是難忘的經驗。另一次從竹仔湖起步往新北投下山,稍微輕鬆些。

青天宮?那是登面天山、向天山的必經之路,好陡啊,難忘的階梯。

山仔后?那是我的學校所在,最熟不過了。

紗帽山?還沒去過。雖然在山仔后待了四年,直到快畢業才知道到那座像屁屁一樣的山叫紗帽山,到2006年的今天我還是沒有上去過。

下竹林山?咦?我還以為他是冷門山哩,原來在幾十年前的官方導覽圖上就出現了,不過這座山我也是沒去過。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的感覺裡,淡水捷運的通車,好像不過是幾年前的新聞而已。沒想到捷運通車也十年了,若從北淡線鐵道停開的那天算起的話,竟然已過了將近二十個年頭了(民國77年停駛)。在腦海中的每個印象,若不去管他哪一年發生的,都像昨天才發生。但仔細追溯起來,超過十年以上的記憶可裝滿一大卡車,時間轉眼就過去了,真是恐怖中的恐怖。

捷運淡水線大都依照著北淡線鐵道的舊路基興建,整條鐵道的土地都幾乎都被重新鏟過,能找到以前鐵路時期的遺物並不多。鐵路本體雖然已經消失,不過原本鐵路附近的一些東西,可能當時並沒有妨礙到施工、或是還能廢物利用、或是無人管轄,很多舊跡就這樣陰錯陽差地被保留了下來。

從新北投站沿著捷運高架橋下的線形公園往北投走,大約不到十分鐘,在左邊某條小巷口,豎立著三條很整齊的、顏色黑黃相間的鐵軌形狀的鐵樁,這是阻絕人車跨過鐵道的柵欄,在鐵路沿線十分平常的一種設施。

台鐵在小巷道與鐵道交會的缺口,都會打上這種鐵樁柵欄,用來阻止汽機車、或行人的通過,例如本來有平交道,後來平交道因故廢止,就會插上鐵樁把出入口變窄,阻止車輛通過(當然還是沒辦法阻擋到人)

相對的另一側應該也有幾根同樣的柵欄,不過早已經不見蹤影,這三根或許是較貼近民房,也沒擋到出入口或妨礙到捷運工程,就這樣意外地留了下來,成為北淡線的見證。

圖片說明:枕木與柵欄

圖片說明:原本的平面鐵路已變成了高架捷運,柵欄前的綠帶公園就是以前火車經過的地方。

Date:2006/06/27, 2005/11/05

北淡線鐵道小檔案:

明治34年8月25日:台北至淡水鐵道通車

大正5年4月1日:新北投支線通車。

民國77年7月16日:因原地改建捷運系統,民國77年7月16日是營運的最後一天。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觀完了法國公墓,我朝後面貨櫃碼頭的方向走去,想看看附近有什麼神奇的東西。 平常都是開車經過法國公墓,今天正好有機會可以在這邊用「走的」,就左右附近走走。要不是今天參觀古蹟,我想這輩子大概都沒有機會在這裡「走路」呢。

就像,雖然某個都市裡長大,但足跡不可能踏遍它的每個角落,即使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也還是會有不知道的「密境」。

貨櫃車轟隆隆、一輛接著一輛進入港區。有再好的散步心情,也會被那些機器怪獸逼得想要快快逃開這裡。就在打算掉頭往回走的時候,見到對面圍牆裡有根白色柱子,這尖塔般的柱子似乎和它後面的建築不太搭調,後面的房子是新的軍營,但這座柱子卻帶點古樸,彷彿四、五十年前的紀念碑造型。

穿過馬路,看到上面寫著「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民國四十年立」,是「于右任」題的字。

原來太平輪紀念碑在這裡哦!

記得在2005年1月27日的中國時報上,我曾經看過太平輪紀念碑的新聞,報紙上也簡略描述了這條船出事的經過。而在另一天的報紙上,有篇頗大的篇幅詳細在講太平輪的事,好像是打算拍紀錄片之類的。太平輪的故事雖又被挖了出來,但就像所有的新聞商品一樣,過了就過了,第二天又有新炒作話題上架,普羅大眾不會在意這條關於太平輪紀念碑的冷門新聞。

其實在媒體掀開這段塵封已久的記憶前的許多年,蔡康永早在他的書裡就有提到太平輪的故事。(註一)

看過報紙報導的消息後,我一直想拜訪這座紀念碑,不過所有的報導都沒有提到它在什麼地方,從新聞中只能推敲出大概位置,就是在基隆港東碼頭一帶。由於不清楚它到底在哪裡,又在基隆那麼遠的地方,也就沒積極尋找了。

今天巧遇,還真是有緣呢。

 
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民國四十年立,于佑任題字。("于右任"幾個字被牆擋住,但站在牆邊即可看到紀念碑上的完整文字,2005/06/25)

民國三十八年內戰愈來愈烈,有錢的、有關係的,無所不用其極地想辦法擠上這班將開往台灣的船。太平輪是一艘往返於基隆、上海之間的定期船,噸位並不算大,不過船公司為了利潤,超載了貨物與人員才 開航,1月27日,也正是除夕前一天晚上,離開上海駛往基隆。

在近午夜時分,太平輪與另一艘從基隆開來的貨船建元輪對撞,建元輪很快地沉沒,太平輪在十五分鐘之後也跟著沉了,大批政府文件、機器設備、平民百姓與政商名流都隨船沉入海中,只有三十八人生還。

紀念碑是于右任題的字,于右任幾乎稱得上是超級題字王,題字數量之多,大概無人能出其右。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澳火力電廠是目前深澳線的終點,再往前就沒鐵路了。以前後半段還沒廢掉的時候,從隧道口一直到電廠附近的這段鐵道可熱鬧著,一出隧道不遠,左邊分岔一條進入建基煤礦、再往前一點,右邊分歧進入深澳電廠,直行的主線則經深澳站後,繼續南行。

深澳站站房目前還存在,雖然就在濱海公路旁邊,可是在公路上看不見(因為比公路低),從進電廠的路口轉進去迴轉,在停車格前的那棟四四方方破破的小房子就是了。

當年火車離開深澳站之後,是沿著電廠圍牆邊行駛。

在台二線省道與深澳電廠圍牆之間,中間還夾著一條畫有許多停車格的小馬路,這就是深澳線的遺跡,利用拆除後的鐵路空地改建的停車路廊,不過在如此偏僻的地方卻畫了這麼多的停車格,實在奇怪,這些車格常年以來都是空的。

過了電廠範圍後、一直到二丁省道交叉附近,此段的台二線已大幅拓寬、以及快速道路匝道口的興建,讓原本還可以分辨出的鐵路舊線遺址,已完全看不出來。

在台二與二丁交叉附近,即是深澳的下一站:瑞濱站。


遠方的隧道正是前一篇文章(03)中所提到的第三座隧道。而較近處磚牆之內,就是以前建基煤礦的落煤場。建基煤礦在民國 76年年 11月25日收坑停採,廢棄的煤降場後來曾做為砂石轉運場,儲放來自東部和平、漢本、新城等站運來的砂石,利用深澳線運送至此集散,深澳線曾經運輸過砂石。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斗子站的月台至今仍保存完好。

火車出了第二座隧道後,開始與濱海公路平行,也將來到深澳線上的第一座車站:八斗子站,它的對面是基隆市103路公車的總站。

從營運時期到現在,八斗子站一直都是這個模樣,沒有站房,僅有一座月台,只比現在多一張站名牌而已。八斗子站在通車至深澳的時期,只是座號誌站。到民國56年全線通車的時候,改設招呼站,不過在民國60年10月16日就廢掉,但才廢兩個多月,在地方人士的要求下,於民國 61年1月又恢復了招呼站的身份。

從停辦客運後八斗子站就廢除(其實全線的車站都一起廢了),深澳線目前也只運煤,所以不會有火車在此停靠。從八斗子站繼續往前行,穿過第三座隧道後,即將抵達目前深澳線通車終點:深澳電廠。

不過出隧道後、進入電廠前,會先通過建基煤礦落煤場的遺址。鐵路局在民國59年4月1日,曾經設了一條約200公尺長的鐵路進入落煤場,是為建基煤礦線。


八斗子站的前方是深澳線上的第二座隧道。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瑞芳站往八堵方向出發不遠,深澳線隨即和宜蘭線鐵路分道揚鑣,向右彎去,與102縣道短暫平行。在102縣道與往「台北聖城」的交叉口,出現了深澳線上的第一個平交道。

其實深澳線上的平交道並不多,才兩個。102縣道旁邊的這個是其中之一,另一個就在終點深澳電廠的前面。因為都不在交通要衝之處,深澳線的班次多寡,對公路交通絲毫沒有影響。

當深澳線跨過102縣道上方後,開始沿著調和街(基瑞公路,市北6),一路往北,朝八斗子方向前進,剛開始鐵路與公路平行,而後,鐵路在上,公路在下,在公路上仰望火車通行,十分壯觀。與基瑞公路並行的這一段,會經過深澳線上唯一一座有題字的隧道:「澳瑞隧道」,它的題字就是「澳瑞隧道」,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深澳線含廢線在內,共有五座隧道,使用中三座,廢棄兩座,除了這第一座有明顯的名稱之外,其餘都沒有名稱,於是接下來的隧道習慣就以第二隧道、第三隧道...來稱呼。

當通過了第二座隧道之後,隨即抵達深澳線上的第一個車站:八斗子站,但它僅是一座月台而已。


這種平交道屬於「第三種平交道」,深澳線全線只有 2個,同屬運煤的林口線鐵路則多達36個平交道。


左邊的公路是通往瑞芳、九份的102縣道。(最後方的高山是五分山)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盛時期的深澳線總長達12.3公里,起點瑞芳,終點濂洞,就在金瓜石的山腳下。而今天深澳線只到深澳電廠為止,屬於一條專門運輸電廠所需的燃煤的鐵道。從瑞芳站至深澳電廠總共 6公里 ,長度只剩當時的一半。

深澳線鐵路自民國 48年 8月起開始建造,雖為運送深澳電廠所需要的燃煤而興建,不過它的前身卻是日本時代的日本礦業株式會社用來運送金瓜石礦產的 762公厘的輕便鐵道(和台糖小火車一樣的軌距)。把金瓜石產的金銅等礦砂先用小火車運到八尺門,礦砂裝上接駁船,載至基隆牛稠港後,再換上大船運往日本,做最後的提煉。

全線於昭和11年完工,稱為水八線。從水南(湳)洞、經焿子寮、深澳、八斗子、抵達八尺門港(當年列車票價表里程表上印的是「基隆濱町」至「瑞芳街」,「濱町」即八尺門、目前舊漁會大樓一帶,「瑞芳街」就是水湳洞),除運煤、金、銅之外,也兼辦客運。

水八線戰後由台灣金銅公司接手,民國 34年 5月 25日起繼續經營客貨運,此時路線設備都已老舊,經營者卻無意更新,運輸效率不彰,不過仍是當年水南洞到基隆的唯一的陸運通道。

後來因為要建深澳電廠,火力電廠需要運煤,將八斗子至深澳的輕便鐵道拓寬,採縱貫線相同的1067公厘的軌距,並新建瑞芳至八斗子間的鐵道,銜接宜蘭線。

為配合電廠開工,瑞芳到深澳最早完工通車(民國50年4月8日)。此時水八線還存在,到了民國51年,也就是通車至深澳電廠後的一年,水八線終於以設備老舊、危及乘客安全的理由,從8月26日起停止客運,八斗子往八尺門這一截未利用的輕便鐵道也就走入歷史了。

當時台灣正處煤礦全盛時期,從深澳到水南洞沿途還有不少礦場需要將煤運出,台金公司也有運輸銅砂的需求,鐵道繼續往水南洞興築,以原先水八線小鐵道的路基為基礎,建造鐵路,從深澳、經八斗子、一路抵達水南洞。(水南洞後改名為濂洞,水南洞是日本時代的舊名)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很喜歡把腳底弄得黑黑的,感覺那樣才像自然的腳板,才像走過路的樣子,所以看到可以讓腳底骯髒的地方,會故意踩過去,把腳底弄黑,像是厚厚的灰塵、柏油、油漬、泥巴...等等。 看到自己黑黑的腳底板,愈黑愈開心,而且還帶有一點點小小的驕傲,因為這才像一個真正的赤腳者。

不過想要讓腳底能夠一直保持黑黑的也不太容易。很多人可能會感到奇怪,打赤腳不是腳底一下子就髒了嗎?哪有什麼難的呢?
如果你真的那麼想的話,就表示你不曾赤腳上過街、也沒有赤腳爬過山了,呵呵~~

因為腳底不斷的和地面摩擦,新沾上的污物會在下一步脫落,不太容易一直附在腳掌。雖然現在看腳底很黑,等走過一段距離,再看腳掌,又變成膚色了。如果中途踩到有水的地方,走個幾步讓腳掌自然乾燥之後,腳底甚至跟跟洗過的沒什麼兩樣。



↑黑點是沾上了新的枕木步道上的柏油。

當然,如果沾到了油漬、柏油之類,汙點東西就很難脫落。灰塵這些東西會因為它們而黏著在腳底,腳底就會出現許多的小黑塊,但這些黏附的黑點也會在一天之後脫落消失。

一般來說,走在市區裡腳掌較容易沾黑(尤其是騎樓下、瓷磚地、磨石子地..等等),但只要在粗糙的柏油路面上多走幾步,腳底又恢復到膚色,靠走路就可以達到自動清潔的功能,神奇吧。

而市郊的登山步道大都是石頭類(無論花崗石、砂岩、或水泥)、或枕木、或木棧道,這些地板很難讓腳底變黑,幾乎讓腳底沾不了灰的,即使赤腳爬山一趟三、四個小時下來,腳底還是膚色。

所以說,要擁有一雙黑鴉鴉的腳板可是不容易呢。很多人可能沒辦法忍受讓自己的腳底板沾上污黑,但我認為它卻是一種靠自己實力來走路的榮譽象徵。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嶺頭觀日步道位於雙澳公路的最高點、貢寮與雙溪的交界處。整條步道不算長,單程大約在 50分鐘內,如果只到「觀日亭」的話,十分鐘左右就可以走到。步道最高點的觀日亭是全線視野最好的地方,海岸線一覽無遺。路上能提供遮蔭的地方不多,直到後段穿過大片桂竹林地,才較為「涼爽」,若在日正當中的夏季行走,肯定會流不少汗。

我中午時分才來拜訪,今日山下空氣又灰濛濛一片,當然就無緣體會到詩人墨客筆下所描繪的「旭日初升、霞光四射」,「嶺頭望海浪翻銀」的美麗景色了。

↑位於102甲公路旁的嶺頭觀日步道,登山口有「嶺頭觀日」大石碑(民國八十八年雙溪鄉長題)。

↑嶺頭觀日步道前半段水泥步道,中間一小段泥土山徑,尾段為枕木碎石步道,走起來頗輕鬆,全長 1338公尺。

步道生態:

 

↑大花咸豐草 → 步道上常見蝶類飛舞

 

↑常被誤認為是蜂鳥的長喙天蛾(台灣沒有蜂鳥) → 野鴨樁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會來到壽山巖是因為狗狗的畢業典禮。

因為這天是狗狗的畢業典禮,不過狗狗的bf出差在外不克前往,所以連絡上我們要我們代為送花,臨時接到這項任務我和貓貓都很樂意去執行,狗狗是個可愛的陽光底迪呀,嘿嘿嘿~

然而過對從沒買過花、對花毫無概念的我們倆來說,還真傷透了腦筋。去哪買花呀?該買什麼花勒?唯一有印象的地方就是我公司對面的那間花店。

從和平東路家裡開車出發,先跑去木柵載貓貓,再開到南京東路三段那間花店。跟老闆說是要送給畢業生的,沒多久工夫就配出華麗的一大叢,果然有專業就不一樣。接著我們就捧著美美的花往真正的目的地前進:龍華科技大學。但問題又來了,從南京東路三段要怎麼走到龍華最快?問了花店老闆,她也沒概念。

你可能也有同樣的體會,就是騎車跟開車的方向感往往是不一樣的,騎車經過會認得的路當坐上駕駛座握上方向盤後,就像收不到訊號圖資失效的GPS,頭腦變得阿達阿達的~我只知道走省道台一線,記得騎機車兜風兜去桃園的半途曾瞥見龍華,所以就這樣開吧。

台北、新莊、輔大...這樣一路開下來還滿有新鮮感,因為我從沒開車走過這條路,南下桃園或五股泰山都馬是跑高速公路,開車走省道是百年來第一回。路況不熟最後還是有點給他小小遲到,不過底迪看到我們特地送花來很開心,任務圓滿達成。

那接下來要去哪?翻開北島地圖(車上必帶品之一)直直駛下去好像會經過個叫「壽山巖」的古蹟,就去瞧瞧唄~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110478.JPG

P1110474.JPG

從蘇澳返回台北,開車行經濱海公路,不時地見到路邊有開著小白花的樹,這些都是海檬果的花。一轉眼間,時序已經進入五月尾聲。隨著認識的植物愈來愈多,從它們的開花,就知道換季了。

海檬果大多分布在距離海岸不遠的地方,像是在東北角濱海公路沿線就滿多的,在某些城市裡也把它當作行道樹種植。我第一次認識海檬果這種植物是在五年前、在福隆海水浴場的停車場,那邊的海檬果非常多,有不少警告它有毒的牌子,從此才 認識了海檬果。

經過福隆時,特別進入停車場,停下來觀賞海檬果。

海檬果的花有點兒像放大版的油桐花,兩者花期也相近,不過他倆可是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海檬果的花白色五瓣、中央淡淡的紅色,還帶點淡淡清香,果實像芒果(芒果亦稱檬果)又是海岸林中最常見的植物之一,所以有了「海檬果」的名字。

海檬果,夾竹桃科。

夾竹桃這一大家族似乎對動物都不怎麼友善,幾乎個個體內都帶著毒液,咬一口就會要了你的小命。記得小時候曾經讀過一篇故事:有人把夾竹桃的葉枝拿來當作筷子,結果中毒身亡。

後來我問貓老闆有沒有聽說過這故事,貓老闆也說它小時候也看過同樣的故事。我小時候是在高雄,貓老闆是在台北,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年代的台灣小學生,好像都讀過這篇故事,是不是課本裡的?忘了。
(2006.6.1)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捷運板南線即將全線完工,永寧站將取代新埔站成為板南線的最末端車站。

在不久的將來新埔站就不是終點了,今天特別來拍幾張照片做紀念。


板南線終點站是新埔。


新的票價表已經做好了,未通車的部分先用貼紙貼上。



2006.05.26@捷運新埔站。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草山行館是日本時代的建築。石砌大門,十分優美。 

草山行館完大約完成於大正十一、二年左右,因為它是「台糖株式會社」為了恭迎裕仁皇太子親臨台灣視察而建,雖然裕仁皇太子在此只待了一小時五十分就離開,但也可算是「太子賓館」的一種吧,台灣當時以迎接太子名義興建的行館,其實很多地方皇太子根本都沒去過。 

日後,這兒就成了專屬於台糖株式會社的高級招待所,來自各界的菁英、名流經常聚集在此交誼。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來台灣,先總統蔣公居住在此,成為台灣第一座總統官邸。民國三十九年蔣公移居至士林官邸,舊官邸改為夏季避暑行館,也稱為草山老官邸、後山官邸,草山行館就成為蔣公避暑與接見貴賓的地方。 

蔣公逝世後,草山行館閒置荒廢。民國九十一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為藝文沙龍,重新整修。民國九十二年四月五日舉行開館典禮,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六日起用藝術家工作室。原本的大廳、會客室、書房、臥房等等分別被規劃為藝文沙龍、蔣公文物展覽區、餐廳區、藝術家工作室等等,行館佔地約四五百坪。 

草山行館已被指定為台北市的歷史建築,為了讓古蹟活下去,目前很多歷史建築都是委外經營,草山行館也是如此。北市文化局委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草山行館,門票30元。對於「蔣公迷」的我來說,30元和免費是一樣的。 

在蔣公文物展覽區中,還可以見到天字第一號的身分証「Y10000001」(複製品,正本在黨史館),字母Y代表陽明山管理局。 官邸所在地的士林「區」當時還是士林「鎮」,並不屬於台北市,而是陽明山管理局的管轄地。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算是「小廟供不起大佛」的後續發展。

剛才看了以前的文章,還真巧,大約在去年此時,我寫了一篇「小廟供不起大佛」,就是在抱怨我那耗水量超級驚人的相片印表機 Epson R800。

兩天前終於把它 fire 掉了。送給別人了啦,我可是有將R800的缺點一一說明,還是有人願意接收,趁對方還沒變卦前趕快送出去吧。 

其實本來不打算這麼快解決掉,因為還算滿新的,用不到12個月,也沒印多少張紙(印一般黑白文件噪音大、印相片超耗水,怎敢亂印呢),這一年內雖沒印多少照片,但8個墨匣卻已經換過一輪了,你就知道食量有多大。每看到水量驟降,就懷念起以前我那台古董 Epson Photo 870。 

我總是很鄉愿的想著,先將就著用吧,少印點就行了(唉...老太太心態,看到它還那麼新,不捨得丟....)。

星期六去Nova三樓買墨水,那是全台北市唯一買得到R800墨水的地方吧。結果,我要的那兩色墨水竟然缺貨.......唉...這已經不是頭一回碰上, 沒墨水的印表機和廢物沒什麼兩樣。 號稱最頂級的機種,竟然連墨水匣都買不到,實在有夠誇張。

R800的耗水已經讓我滿肚子汽油,當聽到墨水匣缺貨,就像一把火柴掉到汽油桶裡。我再也顧不了什麼可惜不可惜了,不把它丟掉我絕不甘心。

一股強烈換機的念頭立刻湧了上來,這次無論如何都警告自己不可再選Epson。經過R800事件的 教訓,打死我我都不相信色色分離會省錢這種說法,所謂「色色分離」就是「色色要錢」,一種顏色一個價錢。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放假一天,今年還沒去賞過油桐花,所以利用這天多出的假期到土城的承天禪寺、天上山賞桐花。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錯過了花季、還是今年的油桐花開得比往年少?

我記得去年五月的時候,盛開的油桐花還滿多的,而今年五月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幾棵,好像花期早已經過了。半路上遇見一位問路的太太,問我桐花公園在哪,我說這裡就是呀。她滿臉狐疑地說:怎麼沒看到油桐花?直呼上當了,她好像是看了縣政府的桐花季宣傳廣告才來的,呵呵~~

這次爬天上山並沒像往年遇到大片的油桐花海,我有些小失望,可能是氣候反常的關係,把花期都打亂了吧。

今天氣溫頗高,爬天上山真辛苦(天上山的步道階梯若要跟觀音山硬漢嶺比的話,毫不遜色),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不過當登上山頂的觀景台,也覺得這趟辛苦是值得的了。


桐花公園步道可通往承天禪寺、天上山。


天上山登山步道一景,假日來此爬山的人不少,是一條熱門登山步道。


撿幾朵桐花來合照。


天上山登山步道。


半途眺望。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來爬軍艦岩,終於見到此地傳說中的植物:「台灣馬醉木」。

馬醉木的外表平實無奇,和一般灌木叢差不多,若不是遇上它開花,很難讓人多留意它一眼。難怪爬了那麼多次的軍艦岩,直到今天才看見馬醉木,早就走過它旁邊幾百次,都沒發現它的存在。


馬醉木的花像倒吊的小鈴鐺,和「南燭」的花型頗相像呢,但馬醉木的花朵不大,頂多小拇指指甲大小。


馬醉木的果實。


馬醉木的果實,非常奇特的形狀,圓圓的小球中間長出一根針。


馬醉木的新葉,已由紅轉綠了(剛發芽是紅色)。


攝於軍艦岩。

Date:2006/04/16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逛到保安宮,特地和門口的石獅合照。

我很喜歡石獅,不分哪國哪款的石獅,南方獅、北方獅、狛犬....覺得這些石做動物常可愛。每有機會到古老的寺廟時,首先觀察的就是門口的石獅子。

不過現在石獅,感覺都像同個模子做出來的,工業化量產的結果吧,隻隻大同小異。而以前古時候老師傅親手打造的獅子,表情洋溢,生動活潑,比較有感情味。

天氣溼冷地面冰冰涼涼,已經三月了還那麼冷,在路上發現不少路人注意到我光著腳,不過這種現像我早習慣,反而有種小小驕傲感,因為只有我敢在冷天光著腳ㄚ逛街呀,呵呵~

希望夏天趕快來,赤腳走路才舒服。


↑腳ㄚ和保安宮的「柱珠」(柱礎)合照一張。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 [旅行‧記錄‧北市] 奇岩山西峰 > 唭哩岸山 > 軍艦岩 > 丹鳳山(上)

於15:48 出發,續往丹鳳山方向。步道在廟後面,也就是繼續接續來自軍艦岩的方向,步道非常寬大,赤腳走在泥土上起來很舒服。

15:50 通過軍艦岩親山步道 1800M里程標。

15:54 見到右邊一條往上的泥土路,樹上被漆笑臉符號。好奇走上去看看,原來是通往熱海岩場與那座紅白相間的電塔,繞此路浪費了一些時間。

16:10 遇「丹鳳山、照明寺」指標,同時接上水泥步道。

16:15 遇「軍艦岩步道 2300M 里程標」,步道兩旁空地圍著圍欄,掛有「復育區請勿近勿進入」的牌子。

我記得曾經在「蕭郎」的旅記中(註一)看過 「弘法大師紀念碑」,應該就是在這附近,但今天並沒有打算要找紀念碑(已經走得有些累了),就憑著讀過文章的記憶,碰運氣找找看吧,一切隨緣,找不到就算了。

續往前行約一分鐘,又看到一塊「復育區請勿近勿進入」。見到步道右側有條小徑,還頗明顯,入口樹上繫著黃色登山條。

嗯~~運氣好,很有緣,往紀念碑的小徑竟然被我們發現了,十分高興,其實也代表這個位置不難找,我們沒帶資料都能找到了。 好幾年前就從片倉佳史的書上得知這個地方(註二),不過都不知道它在哪,因為書上沒寫,直到看過蕭郎的旅記才了解大概的位置。

16:16 進去之後,土徑清楚,走不到半分鐘就抵達紀念碑所在了。

圖片說明:兩圍欄中間的小徑可通往弘法大師紀念碑,此地接近「軍艦岩親山步道2300m」標示牌。

^ 弘法大師紀念碑,明治四十三年。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難得放晴的天氣,打算讓腳ㄚ曬曬太陽,再不曬太陽的話,腳 背就愈來愈白了。不過不想找太難的路線來走,想找條輕鬆的、又能讓腳走得舒服的,突然想到了軍艦岩。那裡有砂岩、有泥土,坡不陡,視野也很好,路線簡單不必 動頭腦找路,就去軍艦岩吧,約 了貓老闆一起去爬軍艦岩(他不是賣貓的,因為很愛貓才被我取這綽號)。

原本計畫是從陽明大學走上去,我每次都是走那一條上山,也只認識那一條。但不巧本來應該在石牌站下車的我們,卻錯過了站,只好在下一站唭哩岸下車, 往回走去陽明。列車將進入唭哩岸站的時候,我看到山上的小公園好像有條登山步道,下了車之後,我們決定先去一探究竟。

我們從一棟大樓邊的小巷子進去,一會兒就抵達了公園,是「東華公園」 ,這兒我從來沒來過。公園裡豎立的地圖看板上只畫路線卻沒有文字,不知道東西南北。眼前是一條直直往山上的石階道,我們往這石階方向上去,看看究竟通往哪裡。

今天也幸好有這樣的好奇心,從東華公園探索,讓原本計畫中的很普通的遊程變得新奇起來了,前半段路程充滿了探險的新奇,而後半段路程,瞎貓碰死老鼠的摸到了弘法大師紀念碑,而又巧遇熱心的路人,帶我們去看了 古蹟舍利塔, 可說是一趟意想之外的驚奇之旅。

今天的收穫有:原來從奇岩山、唭哩岸山、一直到軍艦岩的這一大塊山區,植物種類是那麼的豐富,這次起碼新認識了七、八種,以前沒看過它們開花的,今天都看到了。除植物類之外,就是弘法大師紀念碑、和舍利塔了。

此篇文章以行程記錄的方式呈現,因記錄篇幅太長,所以將文章切為上、下兩部份。

行程記錄:(日期 2006/3/11)

12:33 捷運唭哩岸站出發,從於拓釣具旁邊與一棟看起似豪宅大樓之間的小巷子進去。

東華公園

^ 東華公園入口

12:35 東華公園,循著階梯一直往山頂上走,中途會與車道交會,步道有些小陡,走上來有點喘。雖名為公園,但林蔭茂密,有走在森林中的感覺。

12:44 抵達山頂平台,廣場中間有日晷,後方是涼亭。看看時間是12:44,日晷還很準呢,影子快到 1的位置了。廣場四周的視野不算很好,右手邊可以看到陽明大學。在靠陽明大學的這邊,發現矮牆後面有條小徑 ,視線所及範圍還可見石階,似乎不難走。

貓老闆說,他記得他小時候好像來過這座公園,也走過稜線到軍艦岩(此時我又給他多加個頭銜:北投耆老,貓老闆兒時在北投混過很長一段時間)。方向應該沒錯,貓老闆還說, 在他記憶中,在小時候這附近的山坡都是墓區,所以山上有許多小徑。

我們猜測它應該可以通往軍艦岩,我也曾有印象在藍天地圖上看過唭哩岸山到軍艦岩的路線。不巧今天沒有帶地圖,因為爬軍艦岩哪需要用得到地圖 ,好吧,就決定從此路探險去,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12:49 翻牆出發,要跨過這牆還真有點吃力。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8 Sat 2006 00:15
  • 腳印


腳印隨拍






2006年


文章標籤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豪華無比的「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現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 

大概不會有什麼人會把「二二八和平公園」當成是一個觀光景點。但對我這種重度的古蹟愛好者,尤其是熱衷於日治時代遺跡的踏查,二二八公園可是百逛不厭、一個懷古的好地方。 

二二八公園在日本時代稱為「新公園」,後來也一直這麼稱呼,直到民國八十五年為了紀念二二八事件,才改名為二二八 和平公園。新公園始建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之後還有不斷增建一些設施。它是都市計畫下的產物, 在那麼古老年代裡的都市計畫就預定了公園用地,可見日本人對於台灣都市建設之周詳與遠見。 

光是觀察那棟希臘式的博物館建築,只不過是從門廊、柱頭、一直到看銅屋頂,僅僅研究這幾樣東西,就可以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腦袋跳出彈簧。 

為了紀念總督「兒玉源太郎」、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這兩人對台灣的治理政績,在大正四年(1912年),完成了這座美倫美奐、充滿歐洲文藝復興風格的博物館:「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它堪稱為臺灣古典造型建築代表作。 這座兒玉紀念館就是現在的台灣國立博物館。 

公園裡除了這座超級豪華大古蹟之外,還有許許多多有歷史背景的東西。 


↑二二八公園中的總督明石元二郎墓前的鳥居,但市政府並沒有設立解說牌。三瓜子隧道前的「至誠動天地」就是明石總督提的字。(三瓜子隧道在三貂嶺車站對面附近的山壁上,宜蘭線鐵路雙軌化後已廢棄) 

文章標籤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1040476.JPG

享受赤腳接觸泥土的快樂,在市區裡能讓腳親近土壤的機會很少。

攪動乾燥的泥土很服。

Date:2006/2/5, 台北228公園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法華寺位於西寧南路上,主祀觀世音菩薩,建立時間大約在大正八年(1919年),當時屬於日本日蓮宗,至今仍可嗅出濃厚的東洋風味。


鬼瓦上的蓮花。


百度石,側面刻「鳥取縣八頭郡用瀨町...」等字。傳說生病的人只要唸著「嘛呢囉呢吽」並繞走百度石108次,病人的病就能痊癒,屬於日式靈療。


百度石背面的日期,昭和十三年十二月建之(1938)。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假期結束我和貓老闆突發奇想,打算開車走省道邊走邊玩回台北。

當開車路過這兒時,看到路旁有鐵軌殘跡便停車下來拍照,回家後有上網查了一下,原來這是仁德糖廠的舊鐵道,貓老闆說有問題的那個建築物原來是以前的糖鐵太爺站。

呵~貓老闆真厲害~他的鐵道廢線雷達愈來愈靈敏,我看到那棟建築時反倒沒啥感覺,我愈來愈鈍~哈~


地上還殘留有「鐵路」的警告標誌。


實際上前方鐵路已不存在了。


不知這段廢線殘跡延伸多遠。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Nikon D50,2006.1.14
 
今天晚上到漢口街買數位單眼 Nikon D50,我的傳統單眼Nikon F80與眾Nikon鏡頭宣告退場(半賣半送超低價給了安德魯),我的器材正式跨入全數位化的時代....
 
日期:2006年1月14日。
地點:展新(註)
 
Nikon D50機身:18000,水貨
Tamron 18-200mm 鏡頭:11900,公司貨
SD卡 1G:2300
全部:32200
 
2001年時當初剛跨入單眼什麼都不懂,所以買了一堆鏡頭,結果每次拍照光是帶出門的器材就把自己搞得累死,真不知是在旅遊還是在練身體勒。
 
自從有了F80的重量訓練教訓之後,未來的器材採購方針就是「給我方便其餘免談」,因此DSLR的鏡頭我只考慮一鏡到底的18-200mm等級的旅遊鏡,原本手中的3支Nikon原廠鏡全部出清。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赤腳旅行車小斌

把鞋子留在家裡,赤腳去逛街、逛夜市、爬山郊遊、坐火車..你有這種經驗嗎?我有,這是一種很好玩的經驗。

人類為什麼一定要穿鞋呢?為了美觀或舒適?我覺得這不是答案。不穿鞋才是最舒服的。美觀?美不美,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我認為不穿鞋自然又好看。

我開始赤腳去旅行、開始赤腳爬山,儘量不依賴鞋子,享受自然的行走自由,也愛上了接觸泥土,越來越不想穿鞋子。赤腳不是特異功能,因為這是每個「人類」本來就 擁有的能力,只是人類的許多能力都在退化中。

有人會認為,赤腳代表了貧窮、邋塌的印象,那是因為錯誤的教育,加上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赤腳是最自然、最環保、最健康與快樂的表現。也是打開身體的感覺和自然做朋友。

走路所看到的世界,和坐在汽車裡所看到的是不一樣的。而赤腳走路,又和穿鞋所體會到的,又是另一個世界了,赤腳走路更容易觀察與體驗 身體與環境的奧秘。

減少漫無目的消費是最環保的做法,但這是對現代人傳統價值的挑戰。在普羅文化裡,消費就是代表所謂的時尚,但時尚,也只不過是掩飾虛榮心的一種理由。

赤腳延長了鞋子的使用壽命,減低了消費,減少了生產,對地球是件好事,只有減少消費才能挽救地球日亦惡化的環境與氣候。

把身邊所有的東西,都僅可能在他使用壽命內,把價值發揮出來,這才是真正的環境保護,因為,人類是最不懂得珍惜自然環境的動物。

人是極貪心與好虛榮的,社會也一直教導我們要靠物質來滿足自己的虛榮,擁有更多的「物質」才能代表成功。

於是在媒體的強勢洗禮下,就是告訴人必須不斷消費購物,才能打造「品味」形象,人也樂此不疲,地球生態於是遭受浩劫。

赤腳旅行之後的最大收穫,就是讓我體會人與自然的相處道理,這是在我以前穿鞋時代不曾經歷過的體驗,相當的震撼我,我開始珍惜所有一切。

為什麼要穿鞋?誰規定要穿鞋?為什麼規定要穿鞋?一連串的思考之後,好像找不到必定要穿鞋的理由。

雙腳就是最好的鞋,人向來擅長於把簡單解決問題的方法複雜化,鞋子就是眾多被複雜化下的工具之一。

文章標籤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160926.JPG

 

一年365天,你的腳ㄚ有幾天曬過戶外的陽光呢?還記得泥土的感覺嗎?

 從頭說起

我從小就不太愛穿鞋,不喜歡腳上套著東西,因為小孩子對大人的規定只有接受服從,儘管我不喜歡穿鞋,為了順從大人們的意思,還是得乖乖地穿著鞋子,才不會被處罰。

有獨自外出機會時,總是把鞋脫掉,回家前再穿回去,這種行動其實也算是某種抗議,意思說,我有照著你們大人的規定穿鞋子,讓你們以為什麼事都沒發生。

所以小時候我很喜歡大雨天或颱風天大淹水,那樣就可以有理由打赤腳到學校,甚至一整天都可以「合法」的赤腳,不用擔心大人會碎碎唸。

開始赤腳

幾年前的某天,巧遇 Society for Barefoot Living 網站(www.barefooters.org),看到這個網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其他和我一樣不喜歡穿鞋的人。閱讀了他們的赤腳生活、旅行經驗之後,既高興也帶點失落。高興的是發現了同類。失落的是,我以前不該那麼「聽話」,我的前半生都是 為別人穿鞋子。

現在開始應該還不算晚,清醒總勝過睡死,我不要再當別人眼裡的乖乖牌,得做真正的自己。所以開始光著腳ㄚ到處走,不一定得到風景名勝,即使赤著腳逛夜市,也發現到本來的我已經回來了。

我赤腳去旅行,用腳去體驗世界。

為了好玩

文章標籤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