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我在2003年7月寫的文章,以前放在 www.barefoot.idv.tw,現重貼在我的 blog。

用老機械相機拍照好玩嗎?相信玩過的人都了解其中的奧秘,很多人可能還會身陷其中無法自拔哩。拿著一部和人家完全不同的相機拍照, 除了想表現一點與眾不同的風格之外,我想很多人喜歡那種機械感主權回到了人身上,而不是一切交給電腦處理。

但是若想玩這些「老古董」,跟買數位相機一樣,還是得先做做功課,多蒐集資料,不然可能花大錢卻買到爛機器。

1970年代前後的這些RF相機、單眼相機、或是早期的自動對焦輕便相機,現在隨便算算起碼都有20年以上。因此挑選時以功能正常最重要,若剛入門就買了一 台不能用的機器,我想你大概也沒啥興趣想繼續玩下去。

無論是從網路拍賣、店家或是親朋好友處購買,以下都是你在選擇一部上了年紀的老機器必須要留意的事情:

1.先蒐集資料,了解規格

要利用搜尋引擎在網路上找你打算要買的相機資料(或問熟悉這類相機的朋友)。從所到的資訊去評估他的操作方式符不符合你的習慣、是不是跟你想像的一樣。

譬如說,你以為RF相機都像 Olympus 35 RC 那麼小,大也不會大到哪去,就在網路上標了一台 RF 相機,但收到貨時,它卻是龐然大物,竟然比 Nikon FM2 還要重。或者,這相機根本沒有內建測光表、不是疊影對焦系統,而是目測對焦。這些都會讓你失望,所以事先了解規格的功課是很重要的。

從資料的蒐集中,你可以知道哪一種機器適合你、合理的價錢是多少、它的口碑如何..等等消息,蒐集資料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www.yahoo.com、www.google.com、www.google.cp.jp 都可以找到很多老相機愛好者的網站,日系RF相機佔了相當龐大的數量,所以從 yahoo 日本網站(www.yahoo.co.jp)搜尋起,輸入關鍵字(如 Olympus 35RC)就會找到相關資料,可以知道機器的過去歷史。

先從英、日文找起,多利用英、日文的yahoo與google搜尋引擎,然後再去找中文的資料,因為畢竟與英日網站相比,介紹或分享1970年代日製老RF相機的中文的網站較少。

2.哪些故障、瑕疵無法修。

相機是消費性商品,有使用年限,沒辦法讓你用一生,超過了年限,老化問題陸陸續續開始出現,若關鍵性的零件損壞,就沒辦法修理。因為今天已經沒有零件可以換, 廠商不可能重新製造這些零件。

買老相機的時候,請注意有兩大不能修復的問題:
  • 測光
  • 鏡片變質

測光:

幾乎大部分的老相機跟現在的電子相機一樣,都內建測光表(測光系統),為什麼需要測光?測光就是決定光圈、快門的組合,人雖然可以依照經驗來判斷光圈、快門的組合,但經驗畢竟無法比儀器準。

經過了三、四十年,感光元件可能已經氧化不靈敏,甚至已經沒有辦法感光,相機沒有辦法決定曝光值,就不能拍出曝光正確照片。

測光表失效的機器,就如同腦死的機器,相機會判斷出錯誤的光圈、快門組合,造成曝光不足或過曝。當然對機械相機而言, 硬要拍還是可以,但變成你自己要來決定使用哪種光圈快門的組合,若經驗不足,拍失敗是必然的。

所以不要相信「沒有測光表一樣可以拍照」這種說法,這是給進階使用者中的進階使用者聽的,普羅大眾需要仰賴測光系統拍照。有的老相機在清理過測光電路後,測光系統就恢復正常, 原因可能只是接觸不良。但有些卻是感光零件已經失效,但零件早已停產,沒法換了,除非時光倒退二、三十年 或者找其它正常的機器來「殺肉」。

鏡片變質:

保存環境不好(如高溫潮濕),鏡片上鍍膜就會變質,侵蝕鏡片形成霧化或起白斑(註一),除非你能找得到完全一樣的鏡片組取代產生病變的,否則,變質的鏡片是不能由清洗來解決,這種瑕疵也等於是判了死刑。

二、三十年前大多數人沒有保存相機的觀念,可能就是往抽屜、衣櫃裡一擺,長期在這種溫溼度極具變化的環境,相機鏡頭的鍍膜產生了化學變化,起了霧或白斑,這 種鏡片變得霧霧的現象是化學變化所以洗不掉。

你買二、三十年以上的相機時,一定較檢查鏡頭有沒有薄薄的一層霧(多從幾個角度檢查、從不同角度光線的折射來檢視),有沒有像粉一樣的白點或是薄霧,有的話,就是變質,無論是否影響成像,都不要買。

另外,刮傷也是不可能復原的,有刮傷的鏡頭也不要買。

3.電池的問題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不能修的問題外,電池是否容易取得也是個要注意的問題。

建議選擇可以在一般電池販賣通路(相機店、電子廣場等)就買得到電池的相機,例如採用 PX625、PX675、LR44、4LR44這類規格或同等規格電池的相機。

不要以為機械相機就不必裝電池,大多數的機械相機仍需要電池(採光電池的例外),因為內建的測光表需要電力來驅動。

如果你在拍賣網站上看到賣方說,這個機械相機因為是純手動不用電池,可能他對他自己要賣的機器不了解、也可能真的不用電池,不過,不用電池的相機只有兩種型:

  • 沒有內建測光系統的機型:對於初學者實在不建議買,因為快門、光圈要你自己決定,你若有把握做得到,那就買吧。
  • 使用光電池,直接以光線來供測光系統使用,如 Canon Canonet、Olympus Trip35、Olympus Pen EE2等等。而使用光電池的機種,也是要注意光電池是否老化,老化也是不能測光,或測不準就沒有救了。

如果不是以上因素,絕對需要電池供應測光系統的電力,如果買到一台找不到可用電池的相機,我想你的心情應該不會很好,所以我在最前面就強調蒐集資料的重要,從資料的蒐集中 就可以知道機器的規格,知道他的電池到底買不買得到,而不是僅憑賣方的一面之詞。

關於更多老相機電池的問題,請參考我在「老相機電池對照表」這篇文章 中的說明。


4.外觀的問題

外觀不影響功能,如果買到一部外觀接近全新的老相機,真的得向你說好幾聲恭喜。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還是以功能正常當作優先條件。

黑色的機器比銀色在外觀上要不容易保養,所以外觀狀況很好的黑色機器會比銀色的價格高些,但是這是沒有任何掉漆和露銅的,黑色比銀色機身容易刮傷, 黑色要維持光亮並不容易。

不過有人卻喜歡這種歷經歲月滄桑的感覺,所以外觀方面就是看你的喜好啦。

觀景窗:愈明亮、乾淨愈好。雖然觀景窗髒不髒不會影響到拍出的照片,但畢竟是他是你跟機器接觸的一個介面,骯髒的觀景窗, 總是讓人看了不舒服。其實對RF相機來說,如果觀景窗已經髒到足以影響你對焦時的清晰度的時候,就該送去洗一洗了。

5.可以買保養好的機器

尤其在網路拍賣上,不少的人只是把家中擺藏多年的機器拿出來賣,買到這種機器,一定要送往專門的修理店保養,沒有機器可以擺著十年不用都還能正常的。

對於入門者來說,找一台剛完成清潔保養過的機器,對自己最有保障也方便,或許價格會高些,但總比買回後自己送修,結果卻從店家得到無法修復的答案要好 。

6.定用途、選機種

買老相機就同買數位相機一樣,依照自己的使用需求使用習慣來買,因為相機是買來用的,買到不合用的你會很失望。

例如喜歡旅遊、拍風景,想要一台輕便體積小、好攜帶,畫質好的RF,但卻選了 Minolta Hi-Matic 7s 就不適合。因為他體積大重量重,帶出門像在練身體。

如果選 Minolta Hi-Matic 7sII就不錯,它非常輕小,如果不在乎非要1.7的大光圈,Olympus 35RC 更是首選,他的輕便同時擁有高畫質,不讓你的照片失色。

所以事前的研究很重要,有研究你才知道什麼樣的機器才合乎你的需求,而且不會被人牽著鼻子走,人家說好,就跟著買,沒有考慮到自己的使用或攝影習慣。

或是看這個也想買,看那個也想買,雖說大眾化的老相機平均價格不算高,但若毫無目標亂買,浪費掉的錢會很可觀。


↑圖為 Konica POP, 一台二十多歲的極簡單的陽春相機。玩老相機不一定要找「銘機」,從很簡單的機器身上,一樣可以發覺攝影的好玩之處。

7.不一定要找銘機

老相機數量非常龐大,有些是所謂經典銘機,有些名不見經傳。但是這些名不見經傳或是沒有被玩家所看上的機器,並不代表不好。

中古市場上不需要和大家一起追逐搶手的熱門機器,那只是讓賣家賺飽了錢。例如當用了十幾年的 Nikon FM2 的二手價格跟機新機僅差四五千元的時候,就買新的 FM2,或是找 Nikon F501,好用又超值。又如當 Canon AE-1 價格被轟抬得居高不下,你不如去找 Canon AL-1 或是 Canon T70、T80。買 Canon A-1?你有這筆錢,不如買一套全新的 Canon EOS 系的電子相機。

停產多年的 Canon FD系統可以買,但是已經不值得花大錢去買。

大家都說 Minolta Hi-Matic 7sII 好,水漲船高,你為什麼不去找性能不分軒輊、與他同級但價格卻低三級的 Canon GIII QL17呢?

我強調相機是買來用的,你必須在價格功能比上取得一個平衡點,不要在網路上看了幾篇文章就昏了頭,跟著人家買, 買之前要想清楚,買它的理由是什麼,可以避免花冤枉錢。

老相機的可貴就是在於他的獨一無二,所以你不必總是追求影像畫質,你可以利用每台相機所拍出的特色來塑造自我風格,從低價大眾化的機器上,一樣可以得到拍照的樂趣。

有人誤以為老相機的鏡頭成像一定比較好,這是不一定的。有些老鏡頭拍出的結果,並不會比現在的鏡頭優秀。

8.日系老相機

無論老單眼或老 RF,建議選擇日系品牌相機。從1970年代開始,日本相機工業一飛沖天,歐系相機早已經不是對手,加上日本擅長的電子技術與大量生產,日系品牌在價格功能比、組裝水準上都比其他品牌相機好, 不少歐系品牌相機在日本相機攻城掠地下,其實只能靠品牌形象渡日。

蘇聯相機、中國相機、東德相機...這些系統,對新手而言,暫時先不需要考慮,等玩出心得了,再進入這些系統還不遲。

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日系測距連動相機,雖然和 LEICA M系一樣,都是測距連動,雖影像品質具一定水準,但是你不能把他們當成同等於 LEICA,畢竟大眾化的機器性能,跟金字塔頂端的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

9.不能急

如果你一切都要講求速度,這些老機器會讓你失望,你應該選擇 Contax G2 這類有自動對焦功能的RF或是現代化的單眼相機,老相機就是取景、構圖、對焦、按快門,慢慢的去體驗拍照的樂趣。

如果你很喜歡變焦(ZOOM),手動操作的老機器也不適合。所以,你要考慮到自己的使用習慣,才能決定適不適合買這種老機器。

10.要小心,多研究

拍賣網站是一個尋找老相機很好來源,也處處充滿了陷阱,小心選擇信用良好的賣方,仔細檢視拍賣照片,有時候照片上也會透露出賣方沒有描述的缺陷。

例如,照片上濾鏡環有輕微變形,但卻在拍賣描述中不提。有些賣方對「新」的定義並不嚴謹,他說的九成新根本只有七成。

金屬地方有鏽痕、處處刮痕,仍說九成新。只有正面照片,缺少背面照片,事實上背面已掉漆。只提供外表,沒有打開機背,事實上底片艙內多處生鏽。測光不準,卻隻字不提。鏡頭很乾淨沒錯,但他沒告訴你觀景窗一片髒污、反光鏡水銀剝落等等,這些都是常見的一些糾紛。

看起來過於「專業」的拍賣照片也要留意,可能經過修飾、可能在專業的燈光環境控制下拍攝,讓你無法判斷瑕疵,畢竟老相機不可能跟新機一樣美,除非 走狗屎運買到庫存新品。

此外,有些人直接從其他網站上取相機照片當作是拍賣照片,但是卻沒告訴你他是引用別人的照片,這也是不老實。網路上沒有秘密,你看得到的照片, 別人也看得到,這就是我一直強調多找資料的好處。

混水摸魚的方式掩蓋物品瑕疵,是浪費買賣雙方的時間,也是不值得交易的對象。

對自己物品瑕疵交代清楚、詳實描述、有實物照片、信用指數良好,基本上就是可以信任交易的對象。如我一開始所講,多蒐集資料,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有對你所要購買的機器越了解,走錯路的機率就越低。

何處修相機:

閒置很久不用的機器,都需要做保養檢查,老式的機械相機並不是免保養,機器裡面的零件,經過了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會有生鏽、積灰、或氧化,所以需要潤滑與清潔。

老相機修不修得好,關鍵在「零件」,如果是因為零件要換掉(如測光體、電路板..等等停產無替代的東西),除非正巧有庫存或替代的零件,通常店家都不會修。

哪裡有做保養或專門修理七十年代日系老RF相機、老機械單眼相機的店呢?我這些老機器的保養修理,都是送去博愛路上的「全泰」。 但不代表只有他會修、或是他是最好的。因為最早也是人家介紹的,我習慣去那啦。

一般清潔保養以日系RF相機來說,都包含清潔、潤滑、換機背海綿、觀景窗清潔、調校等等,費用大約1200-2000上下, 以前我送修時的印象大約是這些價格,我不清楚最近是否有調整過。

價錢不是關心的重點,當看到機器能夠恢復正常,比什麼都高興。

  • 全泰:台北市博愛路60號,例假日休息,平日營業時間是10:00-19:00,週六到 18:00。

其他網友評價不錯的器材保養店:(詳細營業時間與地址請參考他們的網站)

註一:

有些人會把發黴誤當作變質、或把變質當作發黴。鏡片若發黴還是可以透過清洗將黴斑除掉,但若屬於變質的斑點,就無法除去。

黴斑周圍是呈現絲狀,仔細看會有不規則長條小細絲。而變質所形成的白斑近似一個實心的白點,或像灑上白色粉沫一樣 (類似在眼鏡上灑上爽身粉),都是白色小點,或者整片呈現淡淡的白霧狀,這是發黴與變質最明顯的差異。

發黴雖可以清洗除去,但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自動對焦相機鏡頭,為了減低生產成本,採模組化裝配生產,鏡片組封死不可拆,若位於密封區內的鏡片組發了黴,也沒辦法清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赤腳生活正能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