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盛時期的深澳線總長達12.3公里,起點瑞芳,終點濂洞,就在金瓜石的山腳下。而今天深澳線只到深澳電廠為止,屬於一條專門運輸電廠所需的燃煤的鐵道。從瑞芳站至深澳電廠總共 6公里 ,長度只剩當時的一半。

深澳線鐵路自民國 48年 8月起開始建造,雖為運送深澳電廠所需要的燃煤而興建,不過它的前身卻是日本時代的日本礦業株式會社用來運送金瓜石礦產的 762公厘的輕便鐵道(和台糖小火車一樣的軌距)。把金瓜石產的金銅等礦砂先用小火車運到八尺門,礦砂裝上接駁船,載至基隆牛稠港後,再換上大船運往日本,做最後的提煉。

全線於昭和11年完工,稱為水八線。從水南(湳)洞、經焿子寮、深澳、八斗子、抵達八尺門港(當年列車票價表里程表上印的是「基隆濱町」至「瑞芳街」,「濱町」即八尺門、目前舊漁會大樓一帶,「瑞芳街」就是水湳洞),除運煤、金、銅之外,也兼辦客運。

水八線戰後由台灣金銅公司接手,民國 34年 5月 25日起繼續經營客貨運,此時路線設備都已老舊,經營者卻無意更新,運輸效率不彰,不過仍是當年水南洞到基隆的唯一的陸運通道。

後來因為要建深澳電廠,火力電廠需要運煤,將八斗子至深澳的輕便鐵道拓寬,採縱貫線相同的1067公厘的軌距,並新建瑞芳至八斗子間的鐵道,銜接宜蘭線。

為配合電廠開工,瑞芳到深澳最早完工通車(民國50年4月8日)。此時水八線還存在,到了民國51年,也就是通車至深澳電廠後的一年,水八線終於以設備老舊、危及乘客安全的理由,從8月26日起停止客運,八斗子往八尺門這一截未利用的輕便鐵道也就走入歷史了。

當時台灣正處煤礦全盛時期,從深澳到水南洞沿途還有不少礦場需要將煤運出,台金公司也有運輸銅砂的需求,鐵道繼續往水南洞興築,以原先水八線小鐵道的路基為基礎,建造鐵路,從深澳、經八斗子、一路抵達水南洞。(水南洞後改名為濂洞,水南洞是日本時代的舊名)

民國56年8月25日,鐵路已完成至水南站(即水湳洞、濂洞),10月31日,正式宣布深澳線全線通車。

到了民國66年要開闢濱海公路,但沿海空地不多,由於公路需要較寬廣的土地,所以深澳線從濱海站以後的路段就全部廢棄,將鐵路路基全讓給公路,以降低建造公路的難度與成本,此時深澳線的終點站就從濂洞站往前推進到濱海站,長度也縮短為 8.63公里,瑞芳站到海濱站行車時間大約20分鐘。

民國78年8月20日是客運列車在這條線上出現的最後一日,由於鐵路局不堪長期虧損,決定停止深澳線的客運業務,以後深澳線只到深澳電廠為止,它的功能又回復到早年通車時純運煤的鐵路。

深澳電廠的煤,來自於台中的龍井儲煤場,火車凌晨從龍井出發,早上抵達瑞芳,再分兩批將滿載煤的車子拉進去,回程把前一天已卸完煤的空車拉回瑞芳,再拉回到龍井,週而復始。

深澳線的運煤列車沒有絕對的固定時刻,大都出現在早上8-10點,兩班往返,假日停開,班次很少。所以,如果你能在這鐵道上遇見火車經過,非常幸運。

這種幸運對我來說,遙不可及。想要與這條線上的火車不期而遇,我相信有資格套用「奢望」兩字,因為我上班它上班、我下班它下班,假日它休息,我倆永遠碰不到。

起點‧瑞芳後站


瑞芳站是深澳線的起點,不過往深澳方向的客運列車都是停靠在後站,在後站買票搭車,上圖是原本深澳線的售票口 ,後站候車月台早已停用,現無客運列車停靠。

這個已經停用的瑞芳後站舊售票口的位置,正是以前日治時期木造瑞芳站房的位置。


後站的月台是以前深澳線客車的停靠月台,現在用來停放往深澳電廠的運煤列車。

注意運煤列車上方的天橋,這座天橋因設計不良(上下階過陡),而且也早有人行地下道銜接前後站,所以自二十多年前蓋好後就從沒啟用過,而二十多年後的今天要拆除它的話,也需上百萬經費,鐵路局沒有這筆預算,所以未來可能繼續荒廢下去,算是瑞芳站的奇景。


通往前站的地下道,從這裡可以通往熱鬧的前站。


從後站一出來,就可看到這棟建築「瑞芳民眾服務社」。

它和鐵道沒有關係,因為覺得它造型很別、充滿著古意,所以拍了下來。從我看過的有關建築的書裡的記憶,民國五十、六十幾年好像很流行這種「洞洞屋」,那時的房子似乎很喜歡用這類「洞洞磚」當做外牆,展現現代感。我記得在以前台北中華商場裡,也能看到這種洞洞牆。

和瑞芳前站相比,後站的街道十分冷清、狹窄 ,也寧靜許多,但我喜歡這種氣氛。瑞芳後站出站後直直走,依著OK便利商店旁狹窄蜿蜒的小路上山,就可以到「秀崎山」。


老招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赤腳生活正能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