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皇紀2600年而舉辦的萬國博覽會
日本的「皇紀」有時也會直接以「紀元」稱呼,而這個紀元當然不是指西曆的紀元,是指天皇紀元的意思。以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即位的年份當基點計算。
因此以這種方法計算的年代,又稱「神武紀元」、或「神武曆」(所以總共有:皇紀、紀元、神武紀元、神武曆這幾種稱法),因為是以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算起,所以皇紀元年等於神武元年。
史學家從「日本書紀」(日本的史書)的編年法去推算年代,神武元年大約相當於西元前660年,也就是說,神武曆與西曆相差有660年, 把西元年份加上660就等於神武曆的年份,例如西元2000年就是神武 2660年(即皇紀 2660年)。
因此皇紀2600年就是從第一位天皇即位算起的第2600年,也就是日本開國兩千六百年的意思,而兩千六百年正值昭和15年(2600-660=1940,1940=昭和15),昭和是日本第124位天皇(註一),遇上2600年這個開國整數,對日本國來講,當然是非常 重大的日子。
苗栗獅頭山的山門是為紀念皇紀兩千六百年而建
獅頭山在日本時代是屬於日本曹洞宗(此碑背面刻有「皇紀兩千六百年」)
當年在日本全國各地,以及台灣都舉辦了許多的慶祝活動。除活動之外,另藉由2600年的名義,還提出了許多的建設計畫。但當時正處於中日戰爭中期(昭和 12 年到昭和 20 年是戰爭期),戰事膠著,多少也希望藉由國家慶典,提高軍心士氣,凝聚人民的向心力。
台灣在當年仍屬於日本統治,所以為了皇紀兩千六百年,台灣也免不了必須配合舉行相關的活動 。然而隨著時間的消逝,人們也忘記了過去台灣也曾有過這麼一段「皇紀兩千六百年」,這些在台灣的「皇紀兩千六百年」遺跡是愈來愈少。
它們有的毀於自然天災,但大多數仍是毀於人為破壞。在台灣現存的任何一座「皇紀兩千六百年」遺跡,都十分珍貴,它們代表著台灣這塊土地在過去所歷經的總總,活生生的見證。
這幾年來密集地拜訪日治時期的古蹟,發現不少的古蹟解說牌上,當遇上日治年代的時候,常改稱以毫不相干的「民國」,或刻意用西元避開, 都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事件的年號一變,時空就全錯亂掉,事件的年代感不見了,它們背後所代表的時代精神也通通沒有了。
塗塗改改可以用來對付教科書、碑文、任何的文字記錄。但塗改無法將歷史倒轉從頭再來,畢竟發生過的事情就是發生過了 ,不是改掉了就代表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人生短短數十寒暑,一生很快就從地球上過去了,塵歸塵土歸土,什麼都不留下,但石碑可以將我們的故事展現在後代的眼前。所以做人不要小鼻子小眼睛,義氣用事地毀壞石碑。好好地對待前朝遺物,我們的歷史才不會出現空白章節,或是如同碑文一樣,出現被人刻意修改塗抹的段落。
我目前蒐集到的與皇紀兩千六百年相關的遺跡有:
- 苗栗獅頭山山門(位於124縣道上22公里的那座老山門)
- 位於新竹靈隱寺的石燈籠、手水缽(這些東西是從新竹神社搬過來的)
-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附近的「草庵創建」碑(不過上面是寫皇紀兩千六百一年)
- 汐止神社石燈籠(汐止忠順廟)
更多有關台灣當時慶祝皇紀兩千六百年的事物,我還在持續地蒐集調查中。
被塗抹的「紀元兩千六百年紀念」(新竹神社的石燈籠,位於新竹靈隱寺)
新竹神社的手水缽上有「紀元二千六百年」(新竹靈隱寺)
汐止忠順廟的石燈籠(汐止神社)
註一:
日本歴代天皇一覽 | |||||||||
1 神武 | 2 綏靖 | 3 安寧 | 4 懿徳 | 5 孝安 | 6 昭孝 | 7 孝靈 | 8 孝元 | 9 開化 | 10 崇神 |
11 垂仁 | 12 景行 | 13 成務 | 14 仲哀 | 15 応神 | 16 仁徳 | 17 履中 | 18 反正 | 19 允恭 | 20 安康 |
21 雄略 | 22 清寧 | 23 顯宗 | 24 仁賢 | 25 武烈 | 26 継体 | 27 安閑 | 28 宣化 | 29 欽明 | 30 敏達 |
31 用明 | 32 崇峻 | 33 推古 | 34 舒明 | 35 皇極 | 36 孝徳 | 37 斉明 | 38 天智 | 39 弘文 | 40 天武 |
41 持統 | 42 文武 | 43 元明 | 44 元正 | 45 聖武 | 46 孝謙 | 47 淳仁 | 48 称徳 | 49 光仁 | 50 桓武 |
51 平城 | 52 嵯峨 | 53 淳和 | 54 仁明 | 55 文徳 | 56 清和 | 57 陽成 | 58 光孝 | 59 宇多 | 60 醍醐 |
61 朱雀 | 62 村上 | 63 冷泉 | 64 円融 | 65 花山 | 66 一条 | 67 三条 | 68 後一条 | 69 後朱雀 | 70 後冷泉 |
71 後三条 | 72 白河 | 73 堀河 | 74 鳥羽 | 75 崇徳 | 76 近衛 | 77 後白河 | 78 二条 | 79 六条 | 80 高倉 |
81 安徳 | 82 後鳥羽 | 83 土御門 | 84 順徳 | 85 仲恭 | 86 後堀河 | 87 四条 | 88 後嵯峨 | 89 後深草 | 90 亀山 |
91 後宇多 | 92 伏見 | 93 後伏見 | 94 後二条 | 95 花園 | 96 後醍醐 | 97 後村上 | 98 長慶 | 99 後亀山 | 北朝1 光厳 |
北朝2 光明 | 北朝3 崇光 | 北朝4 後光厳 | 北朝5 後円融 | 北朝6 100 後小松 | 101 称光 | 102 後花園 | 103 後土御門 | 104 後柏原 | 105 後奈良 |
106 正親町 | 107 後陽成 | 108 後水尾 | 109 明正 | 110 後光明 | 111 後西 | 112 霊元 | 113 東山 | 114 中御門 | 115 桜町 |
116 桃園 | 117 後桜町 | 118 後桃園 | 119 光格 | 120 仁孝 | 121 孝明 | 122 明治 | 123 大正 | 124 昭和 | 125 今上 (明仁) 註二 |
「今上」是對目前天皇的尊稱,「今上」代表「當今聖上」的意思。
對於仍在位的天皇應用「今上天皇」、「天皇」、「天皇陛下」、「陛下」等詞語來稱呼。 或者是用「名字+天皇」來稱呼,例如現在日本天皇的名字是明仁,所以也可以用「明仁天皇」來稱呼。
而對於已逝世的天皇,才會以他的「年號 +天皇」來稱呼。例如「昭和天皇」(裕仁天皇)、「大正天皇」(嘉仁天皇)等等。
其實本來年號不一定等於諡號,但從明治開始,諡號都依年號訂定,所以讓現在不少人誤以為,只要是對天皇的稱呼,就一定是「年號 + 天皇」,所以就出現了「平成天皇」這種荒謬的用法。
所謂「平成天皇」應該是後人追諡的稱法 (明仁天皇駕崩後,是否會被稱作「平成天皇」呢?得看其諡號是否訂為「平成」,依照慣例推理的話,訂為平成的機率雖大,但畢竟還是推測,現在當然不可能知道未來的諡號是什麼)。
日本 對已逝世的天皇的稱呼,其實就跟中國人對以前皇帝的稱呼是一樣的,都以諡號來稱呼,好比漢武帝在位的當時,從大臣到全國百姓,都不可能叫他漢武帝,因為「武帝」是後人追加的諡號。諡號在死後才產生的,所目前在位的天皇根本不會有諡號。
對目前天皇的稱法,最簡單又不失禮的,就以「天皇」稱呼就好了。
延伸閱讀:
歷代天皇一覽表(日文網站):http://homepage1.nifty.com/kitabatake/tennouichiran.html
皇紀2600年(日文網站):http://www.cc.matsuyama-u.ac.jp/~tamura/kouki2600.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