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是不穿鞋的赤腳車小斌

我是力行赤腳生活的車小斌,我一年四季都不穿鞋,赤腳工作、赤腳生活,我推廣赤腳生活,因為赤腳走路可以增強抵抗力,增強免疫力,赤腳走路是消除低潮情緒的最有效方法,赤腳走路能讓人體遠離疾病,我發現了赤腳走路的神奇功效,所以我不穿鞋,有人笑我我也不怕,因為赤腳走路能夠救命。


*此篇文章寫於2001年2月,2023.03.23 更新。



「G」代表 Grade Up,象徵性能與功能上的改進,羅馬數字的三(III)代表這是第三代的 Canonet 系列,Canonet 系列發展到此時,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產品了,Canon Canonet QL 系列都是快門先決,GIII 也不例外。

GIII QL 17 是當年口碑相當好的相機,鏡頭表現優秀,光是F1.7 的大光圈,就足以讓今天一大票的傻瓜相機汗顏。

Canonet 系列在外觀上,都一直延續他們的始祖:Canon Canonet 的輪廓造型,儘管在體積、鏡頭、功能各方面都不斷的在變化,Canonet 系在基本型上還是維持了一貫性,有斜角的測距窗是其最大特色。

快門先決相機的基本使用方法,就是把光圈環轉到A(Auto),再去設定快門,只要觀景窗裡的指針不要指到紅色區域(曝光不足或過度)就行了。

當然需要全手動時,想自己決定光圈快門的話,就把光圈環離開A的位置,轉到自己所需的光圈刻度上。


↑有「A」刻度的那圈,就是光圈環。B、4、8、15、30、60...的黑環就是快門轉盤環,這類老式RF相機的快門大多是位於鏡頭上。最前面 48mm JAPAN 的那圈是濾鏡(拿1B 天光鏡當保護鏡用),48mm 的濾鏡在今天並不好買。


Canon GIII QL 17 讓人傷腦筋的地方,就是他的濾鏡環尺寸。不知道Canon為什麼採用 48mm如此特殊規格的濾鏡環,要買個保護還真不容易。要買48mm的濾鏡在以前或許沒啥了不起,但今天要找可難囉,問了好幾家,好不容易在博愛路某家問到,但外盒泛黃,上面厚厚一層灰,看來放在店裡應該很久,不過也沒得挑,那是僅能找到的一個。

像 Minolta Hi-Matic 7sII 採用 49mm 的標準口徑濾鏡,要買UV就很方便了。

Canonet QL 17 系列三代之間很好分別,在1965年上市的第一代 Canonet QL 17 體積很大,跟 Canon Canonet 差不多大小。而第二代與第三代的 Canonet QL 17 外觀上幾乎相同,兩者體積都比第一代小很多。在第三代的機身上有標明紅色 GIII 字樣,第二代只有 Canonet 17 與 QL 的字樣。

同時 GIII 在觀景窗旁也多了測電按鈕,這是之前的版本所沒有,除此之外在其他硬體規格上,二代與三代完全相同。


↑觀景窗旁的紅色測電鈕按下後,指示燈亮起表示電池電力充足,電池電力僅供相機內的測光表使用。


↑位於機身側面的閃燈同步端子。

QL 是 Canon 特有的快速上片系統(Quick Loading),Canon 強調有這種裝置的機器,只要將底片片頭拉至標示定位即可蓋上背蓋,輕鬆裝底片。現在即使很便宜的相機,裝底片也很容易。 但在1970年代,底片往往是夢靨,若一開始沒裝好,等拍才發現底片根本沒捲上,或是拍到一半底片卡住。

Quick Loading System 原本是配備於 Canon 的單眼相機上(如 Canon FTb),但從 Canonet 17 開始,也出現在 Canonet 系列的 RF 相機上,所以只要是有QL符號的,都是配備有 Quick Loading System,QL一直沿用到 GIII 系列。

Canon 於 1970 年在台灣設廠生產相機,以降低生產成本。Canon 台灣廠所生產的相機從單眼相機、RF相機、輕便自動對焦相機等等都有,Canon G3 17 是這時候的主力產品,以台灣為生產基地,所以在 G3 的背部產地都是印上:Made in Taiwan

Canonet GIII 17 由於在生產線上的時間長達十多年,產量非常龐大,是很普及的一型相機,可能你家裡就有一部。所以在中古市場上的價格都不高,甚至有可能找到裝況很新的機器。

若想玩1970年代日系RF相機則一定要知道價格不一定與性能成正比,就以GIII 17自己來說,黑色機身的GIII 17在中古市場上的價格就比銀色(金屬色)機身的 GIII 17 要高出許多倍,難道黑色的性能比較好嗎?

兩種顏色規格其實都一樣,唯一的差別是黑色少見,所謂「物以稀為貴」,你所多花的錢僅是買在「稀有」。不過玩老相機「稀有性」其實也算樂趣的一部份,所以怎麼取捨,要不要花大錢就看你自己了。


↑Canon GIII QL 17 體積不大,可以一手掌握,全金屬機身600多克的重量,拿起來感覺相當紮實。

GIII QL17 常見問題:

我把其他人常問我的問題,整理出來提供大家參考。

1.問題:請問當光圈轉到A時,當曝光過度或不足時,是不是快門會按不下去,而要調整快門才能按的下去?

回答:對,如同 Olympus 35RC,他有安全鎖的功能,預防拍出曝光不良的照片。如果為了製造某種特殊效果,必須曝光不足或過度的話,將光圈環轉離 A,自己設定所需的光圈、快門值即可。

2.問題:我覺得景觀窗右邊的光圈表,只有在光線充足的背景,在某個角度才能看的非常清楚指針指到哪個光圈。如果光線不足的背景時,光圈表就勉強看到,有時根本看不到。讓我覺得好像光圈表的顯示是靠光線的進入才能顯示明亮度,而不是靠電池來發光?

回答:電池僅供應測光錶電力,觀景窗內的刻度,是由自然光線提供亮度,光線不足的地方,就不容易看清楚,是正常的,那個年代的相機都是這種設計。

3.問題:請問鏡頭的快門環有一個小把手,那是什麼功能?我知道一個把手是自拍用的、另一個是調整底片ISO值。

回答:那是 B快門開關(與自拍摯同一側),按下去快門環才能轉到 B 的位置。


Canon GIII 17 三代之間比較
 

型號 上市 體積
Canonet QL 17(一代) 昭和40年3月(1965) 140 x 79 x 37 mm,830g
(New) Canon Canonet QL 17(二代) 昭和44年7月(1969) 120 x 75 x 60 mm,620g
Canonet GIII 17(三代) 昭和47年3月(1972) 120 x 75 x 60 mm,620g

 


Canon GIII 17 規格簡介
 

上市年份 昭和47年3月(1972)
當時售價 約29000日幣
鏡頭規格 40mm F1.7,六片四群
濾鏡口徑 48mm
對焦方式 疊影對焦
快門型式 Copal, 機械式
快門速度 B 1/4 1/8 1/15 1/30 1/60 125 1/250 1/500
測光機構 Cds
測光範圍 EV 3.5 至 EV 17 at ISO 100
曝光系統 快門先決,或手動曝光
觀景窗資訊 以指針方式顯示光圈值,有曝光不足、曝光過度區,觀景窗放大倍率0.6
電力檢測鈕
電力供應 PX625,1.35v之水銀電池一顆,可以用PX625A鹼性電池代替,電池只是是供應測光系統使用。
感光度設定 25、50、100、200、400、800
自拍器
體積重量 約620克,120x75x60mm
主要特色
  • Canon 特有的 Quick Load(QL)裝片系統
  • 40mm F1.7
  • 當時最受歡迎熱賣的機種,數量龐大,在生產線上長達11年(1972-1982)
  • 影像品質優秀
  • 體積小
  • 全速閃燈同步,1/4 - 1/500 秒各快門速度皆可與閃燈同步
  • 48mm的濾鏡不是很好買
我的評價 大小適中,功能完整,操作手感順暢,如果你發現一部狀況優良、價格合宜的 GIII,可以考慮買下。

 

自我介紹:我是不穿鞋的赤腳車小斌,休閒娛樂、甚至上班都堅持赤腳,完全擺脫鞋子的束縛,赤腳生活帶來人生正能量。

赤腳斌哥

赤腳斌哥 赤腳旅行 :: 隨意窩 Xuite日誌

赤腳斌哥 :: 隨意窩 Xuite日誌

赤腳斌哥 Go Go Barefoot :: 痞客邦 :: (pixnet.net)

赤腳隨便記 (gogobarefoot2.blogspot.com)

赤腳斌哥 Go Go Barefoot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車老師 的頭像
    車老師

    車老師 - 赤腳生活正能量

    車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