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梔算是低海拔郊山步道旁滿常見的植物,丹鳳山、軍艦岩一帶分布很多,每年4到6月是它開花的季節,花朵會散發濃郁的香氣,若靠近多吸幾下,還真的會燻到讓人頭暈呢。(丹鳳山步道,2007.4.29)
↑外貌平凡,實在讓人難以聯想到它的白色香花。
山黃栀小檔案:
目名:Rubiales(茜草目)
科名:Rubiaceae(茜草科)
屬名:Gardenia(黃梔屬)
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別名:梔子
屬性:喬木
山黃梔算是低海拔郊山步道旁滿常見的植物,丹鳳山、軍艦岩一帶分布很多,每年4到6月是它開花的季節,花朵會散發濃郁的香氣,若靠近多吸幾下,還真的會燻到讓人頭暈呢。(丹鳳山步道,2007.4.29)
↑外貌平凡,實在讓人難以聯想到它的白色香花。
山黃栀小檔案:
目名:Rubiales(茜草目)
科名:Rubiaceae(茜草科)
屬名:Gardenia(黃梔屬)
學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別名:梔子
屬性:喬木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仙人掌的花,我知道仙人掌會開花,聽說花市就有,不過我幾乎不會去逛花市的,這仙人掌全株開滿朵朵大黃花,煞是奇妙。至於它是哪種仙人掌呢,我就不知道了,對仙人掌我一竅不通。
2007.5.6@南勢角山
(2007.4.29)
照片為北投捷運站前的櫻花,怪哉....都五月了,還看得到 sakura!今天拜勞動節之賜,上完blue星期一的班,第二天就撿到一天假期,勞工真偉大呀~~,我也是勞工 :P。
時序已經進入「五月」,也代表2007年到此時已經消失了三分之一。
似乎才過完春節沒多久,現在又等著吃粽子,吃完粽子等吃月餅,接著看雙十煙火,然後準備過聖誕節,接著又是元旦假期,後面跟著農曆春節,周而復始,一年又這樣過完啦。
流年似水,青春一去不返,時間快到沒感覺,小狗都長成大狗還當兵去了哩,感覺自己都變成老頭子了。
人生短短,樂在其中就好,有些事情乾脆不去想它,其實人類煩惱都是「想」出來的,但人類這種動物就是發賤,逃不了自尋煩惱的宿命,沒事總自己挖坑往裡面跳。
日出日落,順其自然,誰說五月不能開櫻花。
新店的小獅山位在碧潭旁,標高196公尺,算是「後院級」的郊山。雖被眾山友們歸類於後院級,但我認為想要登頂眺望碧潭風光並不輕鬆。
好不容易撐到山頂,涼亭邊一棵開滿小白花的油桐樹,才提醒了被熱昏的我,現在正是油桐開花的季節呢。
小獅山上的油桐不多,只有零星的幾棵點綴著翠綠的山頭,因為這兒不是油桐的主要分布地。其實油桐樹在北台灣山區並不算稀奇,幾乎各郊山都可以發現它的蹤影,只是有些地方很密集,有些地方則零零落落。
拼命擦汗,面對著繁花盛開的桐樹,絲毫提不起欣賞的興趣....因為天氣實在太悶熱啦,我在想現在才4月22日就熱成這樣,那等到 7月的時候爬山該怎麼辦呢。
↑這些桐花應該剛開沒多久,因為花蕊還是淡黃色。油桐花的花蕊會隨日漸成熟,慢慢轉成紅色。
↑小獅山上眺望碧潭、北二高。
這是本星期遊芝山岩所新認識的植物,其實它的樹形並沒有特別引人之處,要不是枝頭上開滿了小白花,我大概根本不會注意到這種樹的存在。它的花非常小,直徑最多 2-3mm吧。
低頭看著解說牌上的文字,哦?原來它還是台灣特有種呢。(紀錄日期:2007/4/15)
↑台灣石楠是台灣特有種。
雀榕是在生活中很容易見到的大樹,無論在市區或郊山步道上都可發現它的蹤影。它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不定時會突然變成光禿禿的一棵樹,還有那長出發芽時的白色新芽。在一年之中,樹葉掉光光的時候可能多達三、四次。
由於雀榕的樹形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平時從遠處望去,很難一眼就把雀榕從樹林中認出來,但在發新芽的時候,光禿禿的一棵樹不引起人的注意也難。
由於雀榕的葉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顏色變化極大,剛發芽與成熟之後的顏色完全不同,不認識雀榕的人,常會誤以為是不同的樹呢。
↑雀榕的新芽,和長大後的葉形差別十分大。
↑包覆雀榕新芽的白色苞葉,和玉蘭花的花瓣有點像。如果發現附近的地面都落滿了這種「葉子」,肯定雀榕就在你身邊。
↓從以下的照片可以看出,雀榕發芽與成長後葉子顏色的差異。
↑剛發芽。
↑漸漸變綠。
今天騎機車走南深路的時候,見到路邊許多路樹開著一朵朵的白花,我不知道它是誰的花,特別停車把它照下來,回家查資料。比對樹木圖鑑之後,才知道它原來就是山芙蓉,山芙蓉在秋、冬開花(約10、11月以後),南深路兩旁的樹山芙蓉就佔了大半。
「南深路」就是聯絡台北市南港區與台北縣深坑鄉之間的109縣道,雖是同一條路,但在台北市這端叫「南深路」,而在台北縣那端卻叫「深南路」,真有趣。
花苞
Date:2006/11/19
台灣山菊是台灣特有種,屬於菊科,不過它與其它菊科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它那又大又肥厚的多角形葉子。所以即使不是花季,在野外也滿好辨認的。它雖不像咸豐草、蟛蚑菊長的滿地滿山都是,但也不是稀有植物,在北部各郊山步道都可以見到它的蹤跡。尤其秋天正是它的開花季節,黃色花朵目標醒目,爬山時要發現它應該不難。
像是秋天時若走草嶺古道,除了賞芒花之外,也別忘了山坡上開著黃花的山菊。
秋天雖然是山菊的開花季,但其實它開花不見得僅限於秋天,只是開花數量的多少而已。中正山一帶的山菊在三四月的春天依然開花、金瓜石某些地方的植株,甚至在七八月天還可見到零星開著黃花的台灣山菊,這些不按牌理出牌的開花,似乎和所在地的環境氣候有關。
山菊(汐止大尖山步道,2006/11/19)。
步道旁的山菊(汐止大尖山步道,2006/11/19)。
山菊的花梗很長,高高地挺立著,它的葉片常被附近植物遮住,所以有時需要用手撥一下才能看見被遮住的多角形葉片。於是猛一看,還真像芒萁開菊花哩。
整片的山菊(中正山步道,2006/04/02)。
山菊的葉片厚而且呈現多角形,與其它菊科植物的葉大為不同(中正山步道,2006/04/02)。
認識「台東火刺木」這種植物是在金瓜石勸濟堂通往停車場的步道旁,從解說牌上知道的。當時它既沒開花又沒結果,實在看不出這植物特別之處,直到上個月去金瓜石,看見它結滿了火紅的果子,原來它如此特殊、漂亮。
可能是受了「台東」這兩字的影響吧,總讓我感覺它無緣會在台北出現,起碼得到金瓜石才看得到。直到昨天才知道原來它是很平常的園藝植物,因為,在「貓老闆」家對面大樓的院子裡發現了兩棵,結滿一串串的紅果。我站在樹下驚呼連連,原來這裡就有,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種在那裡七、八年了都不知道。
不知以前在哪裡看過介紹它的資料,說是「台東火刺木」是稀有植物,但這會兒怎麼變成滿街都是的園藝植物了?呵呵~~
Date:2006/11/12,木柵
因為澎湖盛產天人菊,所以天人菊被選為澎湖縣的縣花,不過在台灣也可以欣賞得到它,富貴角一帶的海濱應該是北部天人菊最多的地方,隨處可見沙地上盛開著漂亮的小紅花,它們就是天人菊。
天人菊原產於北美洲,但現在已經是歸化種,耐旱且繁殖力強。花季頗長,大約從4月到10月都是開花的季節。生長於貧脊沙地上,在海風吹蝕、烈日燒烤下,依然綻放花朵展現生命的朝氣,實在讓人佩服這些小生命的偉大。
天人菊
花凋謝後變成可愛的花球
步道旁的天人菊,和腳ㄚ合照
富貴角步道
富貴角燈塔
Date:2006/10/22
今天走到捷運站準備搭車時,發現白千層又開花了,不知道是天有異象還是怎樣,離上次的花開還不到一個月哩。不過這次開花的樹木並沒有八月份那麼多。八月時,和平東路二、三段整排的白千層全都開花,但這次開花的只有捷運站附近零星幾棵樹,而這幾棵在上個月也全都開過了。
我不知道白千層一年開幾次,回想去年此時,印象裡只看它開過一次,因為我特別喜歡它的白刷子,所以對它開花的時間印象很清楚,車站一帶的白千層每年好像也只開一次。我今年才開始對行道樹做觀察紀錄,我把今年的奇怪現象先記下來,看看明年是否也會開兩花次。
(攝於捷運六張犁站)
Date:2006/09/10
2006/09/12補記:
今天一早搭捷運,發現六張梨站至科技大樓之間的白千層全都開花了,昨天下班經過時都還沒開,爆發的速度可真快,白千層秋天每月開一次嗎?
(攝於捷運六張犁站)
「八月‧油桐開花」?
看到這樣的標題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不只你會覺得奇怪,我同樣也是滿頭問號。油桐花不都在四、五月開嗎?所以才會用四月雪、五月雪來形容油桐花盛開的壯麗景象。
我聽說某些品種的油桐樹會花開兩次,第一次在四五月開,而另一次都在十月中旬,所以若在十月份看到油桐開花,我絕對不會大驚小怪,但八月開花,離十月還太早了吧。今天爬南勢角山的時候,就遇見了如此奇怪的油桐樹。
樹上的小白花已經落得差不多,我想可能已經開了好陣一子了,我站在樹下仰望著枝頭上殘餘的小白花,詫異加百思不解地說:「哇....真是神奇呀....八月有油桐花耶~~」
可能是氣候異常的影響吧,我心裡這樣想。從今年初以來,該熱的時候不熱、台北的雨季特別久,出現一堆天氣怪現象。嗯...說起氣候異常,突然聯想到今年夏天連個颱風假都沒賺到。
拜氣候異常之賜,搞不好,以後若錯過了四月雪,你還有「八月雪」可以賞。
↑我的腳、油桐花,我最喜歡把花放在腳指上拍照。
↑花與果實。
↑油桐的果實。
Date:2006/08/20
↑「白千層」因為它有一層層灰白色的樹皮而得名(和平東路三段)。
走到捷運站準備搭捷運上班,看見人行道上的白千層開花,趕快回家拿相機,因為每次想拍白千層的花都拍不到,它的花期很短。
每次看到白千層開花,都想說等明天再拍吧,等到了明天又想再等明天,然後再想等週末出去玩順便拍,終於到了星期六,白千層卻恢復一片青綠,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今天看到它開了花,就趕快回去拿相機。上班不重要,拍花比較重要,現在不趁機會拍,大概就得等到明年了。
所以我對「白千層」最深的印象,反倒不是它那如手抓餅似的一層又一層的樹皮,而是它的花期,大約只開一星期,而夏季又常常有午後雷陣雨,多淋幾個下午,花大概才只剩三四天的壽命。
它開花的速度很快,幾乎可以用爆發來形容。今天看可能只有兩三棵樹開花,但到了明天,人行道上整排的白千層滿株滿樹全是白色,我覺得比油桐花還要壯觀。
白千層的葉子類似相思樹的葉子,尖細而長。而它的花朵則像刷洗瓶子用的那種塑膠白毛刷子,所以也被叫做「白瓶刷子樹」,當它的白花被大雨淋過後,更加快了變黃掉落的速度,此時全新潔白的刷子就成了黃黃髒髒的舊刷子了。
據說它的花帶有香氣,而且會讓某些體質易過敏的人感到不適,不過我從來沒聞過它的氣味,我一直以為它的花是沒氣味的。樹太高,人太矮,大概沒啥機會聞到這傳說中的香氣了。(白千層樹形高大,得爬上捷運站才拍得到花....)。
白千層小檔案:
白千層原產地: 澳洲、印度、馬來西亞。
科別:桃金孃科白千層屬,常綠大喬木。
別名:相思仔、日本相思、白瓶刷子樹、剝皮樹。
用途:行道樹(在原產地馬來西亞亦做藥用植物,它的葉子可做為提煉精油的原料)。
↑白千層的花像刷瓶子用的刷子。
↑2006年8月,金瓜石
今天來到金瓜石,走到停車場附近時,看見路旁一整排樹上都開著火紅的花,原來是刺桐開花了,刺桐八月開花哦?
其實刺桐的家族龐大,除了「刺桐」之外,還有黃脈刺桐、雞冠刺桐、珊瑚刺桐、火炬刺桐、念珠刺桐等等,讓人眼花撩亂,我懶得去細分他們是哪種刺桐,反正花長得差不多那個樣子的都是刺桐啦,不會錯。
不過似乎珊瑚刺桐是最常見,因為很多地方都拿他來當行道樹或庭園植物,我辦公室後面的那棟大樓前就種了好幾棵珊瑚刺桐(我為什麼知道那幾棵是珊瑚刺桐呢?因為上面掛著解說牌,鐵定不會錯)。
刺桐之所以叫刺桐,是因為它樹幹上有刺,不過它的刺卻不明顯,也不尖銳,猛一看上去還會以為是樹幹上的小枝哩。
↑含苞待放,2006年8月,九份。
↑椿象,2006年8月,金瓜石
Date:2006/08/26
從蘇澳返回台北,開車行經濱海公路,不時地見到路邊有開著小白花的樹,這些都是海檬果的花。一轉眼間,時序已經進入五月尾聲。隨著認識的植物愈來愈多,從它們的開花,就知道換季了。
海檬果大多分布在距離海岸不遠的地方,像是在東北角濱海公路沿線就滿多的,在某些城市裡也把它當作行道樹種植。我第一次認識海檬果這種植物是在五年前、在福隆海水浴場的停車場,那邊的海檬果非常多,有不少警告它有毒的牌子,從此才 認識了海檬果。
經過福隆時,特別進入停車場,停下來觀賞海檬果。
海檬果的花有點兒像放大版的油桐花,兩者花期也相近,不過他倆可是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海檬果的花白色五瓣、中央淡淡的紅色,還帶點淡淡清香,果實像芒果(芒果亦稱檬果)又是海岸林中最常見的植物之一,所以有了「海檬果」的名字。
海檬果,夾竹桃科。
夾竹桃這一大家族似乎對動物都不怎麼友善,幾乎個個體內都帶著毒液,咬一口就會要了你的小命。記得小時候曾經讀過一篇故事:有人把夾竹桃的葉枝拿來當作筷子,結果中毒身亡。
後來我問貓老闆有沒有聽說過這故事,貓老闆也說它小時候也看過同樣的故事。我小時候是在高雄,貓老闆是在台北,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年代的台灣小學生,好像都讀過這篇故事,是不是課本裡的?忘了。
(2006.6.1)
今天來爬軍艦岩,終於見到此地傳說中的植物:「台灣馬醉木」。
馬醉木的外表平實無奇,和一般灌木叢差不多,若不是遇上它開花,很難讓人多留意它一眼。難怪爬了那麼多次的軍艦岩,直到今天才看見馬醉木,早就走過它旁邊幾百次,都沒發現它的存在。
馬醉木的花像倒吊的小鈴鐺,和「南燭」的花型頗相像呢,但馬醉木的花朵不大,頂多小拇指指甲大小。
馬醉木的果實。
馬醉木的果實,非常奇特的形狀,圓圓的小球中間長出一根針。
馬醉木的新葉,已由紅轉綠了(剛發芽是紅色)。
攝於軍艦岩。
Date:200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