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在網路上搜尋資料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台灣黃昏地帶」網站,鐵道資料之豐富讓人相當驚訝,不禁對網站的主人「肅然起敬」,外國人竟然比本國人還熟悉台灣的鐵道。
關於書的內容簡介我就不必說了,因為隨便google一下,劈哩啪啦一堆文字介紹就蹦出來了。
如果看到「鐵道」兩字就把它視為一本介紹鐵道的書那就錯囉,當然火車是這本書的核心元素,但它的重點不並是在介紹台灣鐵道車輛,也不是專講些只有鐵道迷才弄得懂的名詞,而是兩個日本人來台灣旅遊的遊記,只不過他們遊玩的主題是台灣的鐵路,有趣吧。
它的目的也不是在做為鐵道旅遊指南,告訴你到哪裡該怎麼坐車、在哪下車,那是某旅遊雜誌的風格。他最引人的地方,是作者在台灣四處尋訪鐵道的過程、在追尋火車的過程因台灣與日本風土民情的差異而衍生出許多有趣的事,也就是說鐵道帶領作者認識台灣。
我想有不少人讀到某些章節心中一定會感到一陣驚訝「哇~原來台灣有這種東西?」
台灣鐵道環境的變化其實非常快,幾年前常常搭的火車、常常去的車站,才隔個幾年全都不見或全走了樣 ,滄海瞬間變桑田。2000到2004年間我認為是紀錄台灣鐵道的精華年,一方面數位相機開始普及,讓紀錄變得很方便,最重要的是:很多鐵道設施或車輛雖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但至少還有演出的舞台,例如糖鐵、無空調普通車、繞過半個台灣的超長程平快...等等,2007年的今天再高性能的器材想要回去抓那些鏡頭,已經不可能了。
當看到書中的某些場景,有時反而會湧現莫名的感傷,恨不得時光倒流、自己為什麼不早一點對這些逝去的事物產生知覺,也很羨慕作者親身參與過這場永不復返的鐵道盛會。
我認為居要位的大官們都應該好好閱讀這本書(例如台鐵局長、台糖董事長、甚至行政院長啦~不過我想他們就算讀過大概也不會有啥感覺),重新認識一下台灣。
↑櫥窗內的軌道是我贊助的(所以我才能拍櫥窗,否則是禁止攝影的~嘿嘿)
台灣黃昏地帶網站:http://www.ilha-formosa.com/
台灣黃昏地帶:米沢光敦 山崎勉 著,蔡昭儀 譯,繆思文化出版。
也順便挑出幾張自己以前拍的照片,讓時光倒流細細回味這些無可取代的鐵道印象。
↑溪湖糖廠運蔗小火車,2002.1.26
↑溪湖糖廠王功線末端裝車場,2002.1.26
↑觀光化後的西湖糖廠小火車,2002.7.6
↑南州糖廠,2003.1.25
↑南州糖廠的招牌大煙囪,關廠後不再冒煙,2003.1.25
↑滿地的甘蔗,南州糖廠,2003.1.25
↑南州糖廠,2003.1.25
↑製糖作業運轉中,2003.2.16
↑南州糖廠,2003.2.16
↑糖廠鐵路獨見的水泥轉轍器,南州糖廠,2003.2.16
↑阿里山小火車,DL-39,北門站,2001.12.22
↑阿里山森林鐵路26號蒸汽火車頭,北門站,2001.12.22
↑花東線上的海端站(改線前),2002.5.14
↑縱貫線八堵鐵橋(現已拆除),2002.6.2
↑基隆臨港線(現已拆除),2003.5.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