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戰士戰死之地紀念碑」位於台北縣石門鄉的山區,距離青山瀑布不遠。在二次大戰後,紀念碑就荒棄在深山中早已被人遺忘,民國88年,縣政府將它發掘出來,將此地環境重新整理一番,打造了一條通往紀念碑的觀光步道,這條步道就是「尖山湖步道」。

這座紀念碑是紀念一架失事在此的日本海軍飛機上的罹難軍官,立於昭和13年(1938)11月26日。

昭和12年(民國26年、1937年),日本與中國全面開打。11月26日,日本海軍航空隊從台灣派遣飛機到中國漢口進行轟炸任務。不過由於漢口天候不佳,無法執行任務,飛機到了目標區後只好返回台灣,在經過石門附近山區時,其中一架軍機撞山墜毀。在事件發生一周年後,官方在失事地點立碑紀念,這就是「海軍戰士戰死之地」紀念碑的興建緣由。

順便一提,二次大戰時日本並沒有空軍的編制,在海軍與陸軍底下編有航空隊,而又以海軍航空隊的戰力最強,這架失事飛機是屬於「海軍航空隊」,所以這塊位居深山中的石碑上才會寫「海軍將士」,雖然這裡不是海疆戰場。

石碑正面的「海軍將士戰死之地」幾個字,是由台北州知事「藤田傊(允)治郎」揮毫書寫,淡水郡守「久武猛彥」撰寫立碑緣由。

不過,山下解說牌上似乎把這兩個人的順序弄反了,因為它寫著:「由淡水郡守久武猛彥撰寫碑文,台北州知事藤田貞治郎在尖山湖墜機地點樹立紀念碑」。

一般人看這些敘述可能沒有感覺,但如果你夠細心、也對日治時期歷史感興趣的話,就會覺得這段文字怪怪的。因為,台北州知事官位大於淡水郡守,不太可能把最重要的字讓淡水郡守來題。

同時,台北州知事應該為「藤田傊治郎」 (不是藤田「貞」治郎),大概是筆誤吧。藤田傊治郎在昭和11年10月16日至昭和14年1月28日期間擔任台北州知事。其實由誰題的字、或是誰立的碑,看過石碑背面的原文、或是一旁復刻的原文即可明白了(台北州知事從四位勳三等藤田傊治郎閣下揮毫)。

碑體文字都很完整,上方還刻有代表海軍的海錨,頗為特別。背面的立碑緣由文字狀況很好,非常難得,可能位居深山才有機會保存得這麼完整。若從昭和13年立碑日起算(1938),石碑將近有六、七十年的歷史。縣政府願意花錢重新建造這條通往紀念碑的步道,實在出乎人意料外(政府對文化資產向來不重視),也令人感到高興,在維護台灣的歷史古蹟上,也算功德一件。

從解說牌上得知,石碑能夠重見天日,當年的石門鄉長功不可沒。也從解說牌上知道,以前每年祭日台北州知事都會召集附近一帶的地方士紳和學生,前來弔祭。我在想,以前的人不知道是如何抵達這裡來祭拜的?因為....今天光是從省道開車進來就開了好遠好遠,若是走路進來,這條祭拜之路可真是艱難又遙遠。


尖山湖步道就是通往海軍戰士紀念碑的步道。


高架的木棧道很好走。


最後一小段為石階步道。




最後一段十分陡峭。


以前參拜用的手水缽。


一旁復刻的建碑緣由,與飛機失事罹難者姓名,原文在日本石碑的背面。


石碑背面文字十分完好。


石碑後方日本時代的駁坎依然完整。


「海軍將士戰死之地」是台北州知事「藤田傊治郎」的題字,昭和13年,上面刻有海錨。


紀念碑前方的花台,這應是本來就有的。


爬到這裡好辛苦,下次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有機會再來,先和紀念碑合照一張,再以神社之禮對紀念碑參拜,呵~~


紀念碑前的展望不錯,可眺望石門外海。


山下的石門風力發電站。

紀念碑位置:

紀念碑位於尖山湖步道的終點。

以台2線淡水往基隆方向為例,過富基漁港岔路後不遠,可見到往豬槽潭的「北17」號鄉道,右轉進入後沿北17一直走,遇青山瀑布登山口後續行(青山瀑布假日人潮多,很好辨認),不久即抵尖山湖步道登山口,尖山湖步道口距離台2線省道約 5公里左右。

行程記錄:

旅遊日期:2006/10/22

步道口(尖山湖步道石碑)> 3分 > 岔路(第二個尖山湖步道石碑) > 2 分 > 木棧道 > 14分 > 紀念碑,原路返回。

相關文章:

尖山湖步道

 

尖山湖紀念碑紀事(抄錄自步道口的解說牌)

歷史的價值在於承傳經驗與記取教訓,以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目的在開展更為精緻多元的未來世界,而非挑起族群仇恨或塑造不當的歷史情節。

西元1937年爆發中日戰爭,同年(昭和12年)11月26日,日本從台灣派遣海軍航空隊前往中國作戰,當天天候不佳,到達漢口上空時,又因該地風雲密佈視野不明而決定返航,途經石門鄉尖山湖,卻不慎墜落一架戰機,機上七位軍官全部罹難。日本當局為了紀念七位戰士,遂於墜機一週年紀念日立碑(昭和13年11月26日),由淡水郡守久武猛彥撰寫碑文,台北州知事滕田貞治郎在尖山湖墜機地點樹立紀念碑。之後,每年的11月26日,台北州知事均召集淡水郡及石門莊的地方士紳和學生代表,前往紀念碑弔祭。

日本撤離台灣後,紀念碑逐漸被淡忘,直到民國八十八年四月中旬,石門鄉長鄭庚和為了開發觀光景點及尋找歷史遺跡,遂指派清潔隊員上山搜尋,果然尋獲已經頹傾多時的紀念碑,為了保持事件的完整與反應歷史的無常,縣府特別斥資重建立歷史現場,期冀民眾在飽覽石門廣闊的外海景緻之餘,也能體會台灣過往的些許滄桑,並為促進族群融合而努力。

台北縣長 蘇貞昌
石門鄉長 鄭庚和

西元一九九九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赤腳生活正能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