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西門國小校園靠成都路的圍牆邊,有一塊比人身高還要高的大石碑,它是立於大正8年(1919年)的「埋立地紀念碑」。「埋立地」是日文的說法,就是填土的意思。

以前萬華(舊稱艋舺)鄰近淡水河沿岸的一帶,因為地勢低漥,每當遇上大雨,雨水就排不出去,家家戶戶都泡在水中。若碰上雨量太大,河水還有可能會倒灌進來,街市農田常被水淹,財產損失無數,逢雨必淹的問題讓當地居民十分頭痛。

當時的台北廳長「井村大吉」為了一勞永逸解決水患,於是著手計畫將此區域墊高,這是一樁非常龐大的填土改地工程,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大功告成(大正3年至大正6年5月,1914 到 1917),終於不再淹水了。這塊碑就是說明整個填土工程的由來始末,告訴人們為什麼要填土、是誰的計畫、花了多少錢、用了多少時間等等。

碑全文以日文記錄,原本石碑上方有「埋立地紀念碑」的碑名,但上半截有一部分已經不見了,碑文早被破壞,可能被塗抹過水泥,畢竟在如此堅硬岩石上的文字,要自然風化到不能辨識,不是那麼地容易。

有些文字雖尚可辨認,但缺字太多,已無法連貫閱讀,不過重點部份還是可以看得出來。例如還可以分辨的有:地勢低漥、豪雨、河水氾濫、廳長井村君、巨資、大正三年始、六年五月竣...從這些殘存的支字片語中,還能推測出大概的意思。

石碑上出現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廳長井村君」,你還記得「廳長井村君」嗎?

我在[日治遺跡] 新北投公園‧國父銅像這篇中有提到他,「井村大吉」。井村大吉,東京帝大畢業,明治42年到大正3年期間出任台北廳廳長。北投公園裡國父銅像,原本是紀念他的銅像。

對了,西門國小也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學校哦,文章末尾附上西門國小的簡單校史。


↑手指的地方是「汙水」(ハ淡水河ニ沿ヒ地勢低卑汙水停滯スル...)


↑大正三年開始(...シ廳吏之ヲ重ス大正三年○月ニ始...)


↑「埋立地紀念碑」全貌。


↑旁邊那塊水泥柱是新建校門的一部份(原本以為要新設解說牌呢)。

後記:拍攝照片的時候(2006/02/04)學校正在重建圍牆,照片是年初拍的,目前應該已經完工了。

◎石碑地點: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98號,西門國小。

◎石碑設立時間:大正8年5月。

◎石碑原文:(石碑毀損嚴重,以下僅是可辨識部分,但原文模糊難辨識,有可能看錯,掉字與毀損的地方用....取代)

ハ淡水河ニ沿ヒ地勢低卑汙水停滯スル...........ヲ為ス一...豪雨有レハ河水氾濫田盧........街ニ及...........廳長井村君....區畫ヲ立テ之カ修理ヲ沢.......施........ノ地ニ取....金地盤ヲ高厚ナラシムル......故有..........三哩ヲ敷....シ貨車九十餘臺ヲ購入ス........頗ル巨資ヲ要....皆街....澤井組...シ廳吏之ヲ重ス大正三年..月ニ始ノ六年五月ニ竣....金.............九千餘圓土地面積十一萬二千餘坪標高二十一尺從前○○スレ.....ノ沮洳汙....ノ地理然壙.......地區......業主權ヲ.....ノ今年五月....其事ヲ..是...............

"艋舺沿淡水河發展,地勢低卑,污水停滯;每有豪雨,河水汜濫,損及民生。日據大正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臺北廳長井村大吉進行填土墊高工程,以除水患,至六年五月竣工。本件碑記係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勒立,敘此役始末,然碑文風化殆盡文意不全,僅獲知部份內容而已。今依劉龍岡「艋舺之古碑」(刊臺北文物第二卷第二期,民國42年4月)一文所見,碑名作「埋立地記念碑」。"

◎西門國小小檔案:

  • 大正4年(1915)3月創校,校名「台北第五尋常小學校」。

所謂「尋常小學校」是供日人子弟讀的小學,台灣人讀的小學則為「公學校」。

  • 大正4年(1915)9月改名為「台北城西尋常小學校」。
  • 大正11年(1922)4月,再改名為「台北市壽尋常小學校」。
  • 民國35年(1946)2月,改名為「台北市龍山區西門國民學校」。
  • 民國57年(1968)7月,改名為「台北市龍山區西門國民小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赤腳生活正能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