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芳公園裡的「忠魂碑」立於昭和十八年,保存十分完好。

如果喜歡登高望遠,就不能錯過瑞芳公園,因為在瑞芳公園的最高點:龍潭山,擁有接近 360度的視線展望,基隆山、茶壺山、半平山連稜、五分山、深澳漁港、濱海公路、盡收眼前,可以一邊觀山,一面看海。

出了瑞芳鬧區,走 102 公路往九份方向,不久就可以看到左邊鐵道旁出現「瑞芳公園」幾個大字,過平交道上山,就是瑞芳公園的範圍了,而在鐵路的一旁,是座頗具規模的土地公廟:瑞福宮。

順著公路往山的最高處駛去,會來到一鞍部空地,這裡就可以看到尖如金字塔般的龍潭山,接著步行陡上的水泥步道,大約八分鐘可以到達山頂涼亭,享受海天一色的景緻。

交通方便與絕佳的視野,所以瑞芳公園對登山者或一般遊客來說並不陌生,但知道這裡還有一座日治末期所建立的「忠魂碑」的人大概就不多了。

在某次的登山行程中我意外地發現了它。其實本來只是好奇,看看這條小路通往哪裡,沒想到鑽進去一看,見到忠魂碑矗立在眼前,就像挖到寶一樣興奮。

「忠魂碑」的入口位置,大約是在瑞芳公園半山腰上的「詹府宗祠」的對面,從公路旁的水泥小徑走進去,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看到這座忠魂碑。

歷經大自然的風吹雨打,也沒被政治力摧毀,實在難得。或許是它處於荒煙漫草的山頭上,才躲過了被摧毀破壞的命運。

「忠魂碑」後方的山壁,有好幾個孔穴,每個孔穴裡都放著一個骨甕,不過,有些個骨甕已經被搬出來,看起來好像是有人正要進行整理的樣子。

後來聽說這些骨甕跟「忠魂碑」並沒有關係,這是當初在興建瑞芳公園的時候,所整理出來的一些無主骨甕都放在這裡。


↑碑文仍清晰可讀。

紀念碑含底座大約三公尺高,下方有三階正方形石砌基壇,石碑體屬正方形,上部為尖峰金字塔型,正面陰刻「忠魂」兩字,背面陰刻紀念緣由,左右兩側分別刻有當時長官的名字與建立時間(昭和十八年)等字樣。

石碑前方,朝向基隆河的位置,是一片空地,很適合祭拜,不過周圍林木較茂盛,沒有很好的展望,有一條山徑從下方上來,但看起來似乎走的人不多,路跡也不明顯,我不知道這條山徑是通往哪裡,忠魂碑附近也僅發現一片登山條,似乎很少人經過這裡上瑞芳公園。

石碑上「忠魂」字體莊嚴有神,充分顯現忠魂之氣勢,我把目光停留在這兩字上好久。

1895年5月底,日本軍隊從澳底登陸接收台灣,六月二日在瑞芳與台灣的反日部隊交戰,兩方都有些傷亡,最後日軍進入瑞芳,隔天,六月三日,日本軍隊進入基隆 ,準備挺進台北城。

忠魂碑就是紀念在六月二號的這場戰爭中陣亡的戰士,同時也是紀念征台途中戰、病死的日軍。

立碑時間是在昭和18年,離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登陸的時間已將近五十年,算是二次大戰的末期(昭和20年日本投降),此時才在此地紀念48年前領台的陣亡戰士,似乎太晚了點。

昭和18年,大東亞戰爭陷入膠著,其實日軍也大勢已去,戰敗是遲早的事,我想當時立這塊碑的用意,還是在於激勵人心士氣吧。

這座忠魂碑,有「安藤利吉」的名字,有提到六月二日的瑞芳戰役,等於集人、事、物於一體,是活生生的台灣歷史文化財產,應該以國家古蹟的身份來保護,避免無聊的人士的破壞。


↑忠魂碑的全貌。

碑體其中一側面上寫著「台灣軍司令官  安藤利吉」字樣。「安藤利吉」是台灣最後一任總督,他在 1941年擔任台灣軍司令官,1944年12月出任台灣總督,之後不久日本就宣布投降。

日本戰敗後,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舉行的受降儀式上,就是安藤利吉代表在台灣日軍向中國受降。

沒過多久,他被中國軍事法庭以戰犯身份押回上海監獄,在1946年4月19日,他寫下了一封給岡村寧次(註一)的遺書後,安藤將軍服毒自殺。

碑文沒有被破壞,實在難能可貴,因為毀碑文化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社會裡,當然,統治者刻意灌輸的仇恨教育,也是毀碑文化無法消失的原因。

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願意或不願意,歷史就是這樣產生了,消滅歷史文物不會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讀歷史並不是在培養仇恨情節,如果仇恨因此產生,表示已經陷入執政者佈好的圈圈裡了。

碑文受自然風化與青苔侵蝕的影響,有些字不太容易辨識,但大體還是完好的,狀況算是優良,我特別把碑文抄下來。

翻譯的部分,由於這是屬於六十多年前的日文,用字方面有些與今日不太一樣,所以譯文某些字只能猜測帶過,如有錯誤的地方,請告訴我。 

碑文:
明治二十八年領臺ノ際、陸軍中將能久親王御統帥ノ下、二近衛師團ノ精鋭ハ澳底ニ上陸頂雙溪ヲ經ラ基隆ニ向フノ途次六月二日、此地ニ於テ有力ナル賊軍會シ、激戰數刻遂ニ之ヲ殲滅ス後、守備隊ノ此地 ニ置カルルヤ、當時名譽ノ戰死ヲ遂ゲタル勇士八名、竝ニ守備隊戰病死者六名ヲ此地ニ併セ葬リ、墓碑ヲ建テ之ヲ祀ル 此等十四勇士之赫々タル遺勲ハ、臺灣統治ノ礎石ニシテ、永ク青史ニ輝ク、萬人ヲシテ共遺風ヲ欽仰ニセシムルニ足ル

今ヤ大東亞戰爭酣ナルノ秋、台灣始政四十八周年ノ際シ、此碑ヲ建立シ以テ後世ニ傳フ

昭和十八年 臺北州知事 從四位勲三等 梁井淳二
 

翻譯:
明治二十八年取得台灣之時,由陸軍中將能久親王所帥領之兩精銳近衛師團,從澳底登陸,經頂雙溪向基隆挺進的途中,於六月二日,在此地遭遇勢力強大的賊軍抵抗,激戰多時終將其殲滅後,守備隊在此地將當時英勇捐軀之勇士八名,以及守備隊戰死與病死六名合葬於此地,建立墓碑之後祭祀。

這十四位勇士赫赫的遺勲,正是日本統治台灣的基石,將永遠在青史上散發光輝,讓萬人對其遺風表達欽仰才是。

現正值大東亞戰爭正酣的秋季,也是日本在台灣執政四十八周年之此際,立此碑以供後世傳述。

昭和十八年 臺北州知事 從四位勲三等 梁井淳二
 


瑞芳公園除了擁有這座極富歷史意義的忠魂碑之外,它也是一個登山的好地方。不過,在地管理機關卻沒有對這一優秀的景點加以宣傳,遊客不曉得瑞芳還有這麼一處風景秀麗的地方,實在可惜。

102 公路往九份方向,過了「柑坪社區」牌子之後,在不遠的平交道左轉,離開了 102 公路。轉進來之後,只要沿柏油路一直駛到最高處就可以到龍潭山登山口。

這最高點的停車空地,也是一個岔路,右邊往涼亭的步道是上龍潭山,前方步道可以下到濱海公路上。左邊,就是往瑞芳山、秀崎山 的步道。至於柏油路的盡頭,是通往一座豪華墓園。

在往秀崎山的半途上,會遇到通往瑞芳山的岔路,除了往瑞芳山這一條,有一小段芒草徑,其餘都是公園化的水泥步道。在將到達秀崎山的小公園之前,左邊會有一條往上的岔路,有一碉堡遺跡,這是到秀崎山基點的位置,基點就在水泥椅的前面。

同時,也有不少登山團體都會安排縱走,從龍潭山至深澳山,這是一條很大眾化的郊山路線,爬山、賞景輕鬆行。


↑龍潭山從停車空地的位置望去,如金字塔形般的尖聳。


↑從龍潭山上眺望深澳地區。


↑龍潭山,海拔199M,控制點 KL04,基點在山頂涼亭前方的欄杆外面。


↑秀崎山頂附近的一塊突出岩石,視野頗佳,可看見基隆河在此大轉彎,但站上 這岩塊,也讓人心驚膽颤。


↑秀崎山,海拔195M,省政府四等控制點(基點不在照片中)。


↑從秀崎山的位置回望龍潭山(有涼亭的山頭),遠方聚落是九份。

我的路線與提醒:

102號縣道出瑞芳市區,續往九份方向走,當左邊過了兩座鐵路隧道、過了「柑坪社區」牌子,右邊看到 102 公路的11公里指標,就要慢行準備前方路口左轉。

紅綠燈左轉,過平交道,即進入上山公路(此岔路口離102公路上橋前不遠,上橋就往九份、侯硐了),這平交道附近有不少登山條。

102公路是往九份的要道,假日車輛極多,在此路口左轉要小心。

平交道左邊是籃球場,右邊是瑞福宮,沿公路直駛往山最高處就行了,最後會來到一鞍部,很大空地,右有階梯涼亭的,是龍潭山,前方下山步道可到「2丁」公路,左步道可往瑞芳山、秀崎山。

除瑞芳山之外,都是公園水泥步道,艷陽天要注意遮蔭。

汽機車、或步行階適宜,本區停車無虞。

若從瑞芳火車站步行的話,大約35-40分鐘可到平交道的位置(瑞福宮),再約 25-30分鐘可到最高點的停車空地,走階梯步道不用十分鐘就抵龍潭山山頂涼亭。

如要到忠魂碑,在上山公路途中,留意右邊水泥小徑(約一米寬),這條小徑正好在「詹府宗祠」(墓)的對面,所以也可以用該墓當作是尋找目標,該墓位於公路左側,小徑位於公路右側。

不過由於忠魂碑附近土地,聽說有產權問題,所以鎮公所目前尚未整理,有些荒涼,也有無主骨甕堆放在旁(2004/7/4日觀察結果),如果你是有某些忌諱的人,自行斟酌是否拜訪忠魂碑。

另一走法:

在瑞芳火車站下車後,往後站出站,出地下道後右轉(也只能右轉)直走,過十字路口,經過一旁的OK便利商店繼續往下走,這條路叫「岳王路」,循此路上山即可。

走「岳王路」上山會到達秀崎山牌樓,這是指雲宮的入口,也是登山步道起點,可以先上秀崎山,走到龍潭山,再從瑞芳公園那一面下山,經102公路回到瑞芳站,完成一大環狀的健行。

 註一:

岡村寧次,日本陸軍上將,擔任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官,日本戰敗後,是以戰犯身份受審,不過當時國民黨急需要日本將領的軍事專長以對抗共產黨,於是在 1949 年設法以無罪釋放,蔣中正派湯恩柏護送,岡村寧次搭乘美艦返回日本。

1950年,蔣中正任命他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軍事實踐研究院的高級教官。1966年卒於東京,我方派代表何應欽將軍赴日本吊唁。

紀錄日期:2004/07/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赤腳生活正能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