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原本貼在 www.barefoot.idv.tw(沒交錢被停啦),現在重修後重貼在我的 blog,原文寫於2005年12月。

在所有的數位相機上都有調整 EV 的功能(Exposure Value),即所謂的「曝光補償」,不過會利用這項功能的人似乎很少很少。其實要把照片拍好,最基本的工夫就是要懂得利用機身上的 EV +- 鈕。

「曝光補償」是幹嘛用的?簡單的說就是調整光線強弱,把暗的調亮、把亮的調暗,以人工去校正自動曝光的誤差。

在全自動測光模式下,相機的光圈快門值完全由相機電腦決定,但打從自動測光這門技術早在三四十年前應用在相機身上開始,直到今天全面數位化時代,仍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敢打包票說它家的自動測光100%準確,往往拍出的明暗度與我們當場眼睛所見不同,有時誤差還不小哩。

明明陽光很強但拍出來就是暗暗的、明明陰暗但影像卻很亮、黑的白的怎麼看起來都灰暗暗的?

因為相機的測光邏輯很單純,它就是將亮的變暗,暗的變亮,把進光量全都設定到一個不亮也不暗的中間灰色地帶,所以當遇上反差很大的環境時,誤判機率就很高。

此時我們就得用曝光補償去修正,即透過相機上的 EV 正負(+ / -)鈕去修正自動曝光的誤判。

EV + 就是調亮,EV- 就是調暗(不妨把「EV 正負」當作隨身聽的音量調整大小鈕看待,只不過EV調整的是光線而已,加變亮、減變暗),你現在按按看馬上就能在LCD上預覽結果,就能明白 EV + 、 - 的效果變化。

至於要 + 或 - 多少才是正確呢?這就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了,因為一切得視現場環境而定,其實很簡單,當改變 EV + - 時透過LCD上的明暗變化即可明瞭。若 -1/3 不夠就 - 2/3,若還不滿意就繼續減(或加),直到預覽畫面中的明暗度到你可接受滿意為止就OK啦。

舉幾個例子給大家看看便能明白 EV + - 的重要性。


全仰賴自動測光的結果下場就是像上面這張,照片過曝:黑色的蒸火車變灰色,天空細節也不見了,F3.3,1/50(應該要 EV-2/3 或 1 才OK)。


↑逆光下直接使用相機測得的測光值曝光,不做任何EV調整,拍出結果彷彿快下大雨般的陰天,與現場晴朗氛圍完全不同(外挖子山,矩陣測光,P mode,光圈 F 8,快門 1/550)


↑使用曝光補償,EV 增至 1.3之後,才符合現場眼睛所看到的景象(外挖子山,矩陣測光,P mode,光圈 F 6.3,快門 1/354,EV+1.3)


面對白色的解說牌,若不做EV +/- 曝光調整,白色變灰色(P mode,光圈 F 2.9,快門 1/61)


曝光調整 1 級後(EV +1),才與現場所見相同,背景也較能看得清楚些(P mode,光圈 F 2.9,快門 1/34,EV+1.0)

正因曝光補償幾乎是時時刻刻必用的功能,因此沒有一家的 DSLR 敢把 EV 放在 menu 裡,誰敢這樣做那它家的 DSLR 鐵定滯銷賣不出去啦。

不過消費機上沒有獨立 EV 鈕的機種比比皆是,這並不代表說消費機的測光就比 DSLR 來得準,而是市場定位的問題。因為廠商認為一般使用者不會像專業使用者那麼進階,因此將一般使用者「懶」得去用的功能全都塞去 menu,也可達到減少按鈕美化機身的目的。

但仍有部分消費機如同 DSLR 一樣擁有獨立的 EV 調整鍵。因此在選購相機的時候,建議最好挑選有獨立 EV 按鍵的機種,當需要調整 EV 時就方便快速許多。
 
雖然絕大多數的消費機僅支援自動曝光(無光圈先決A、快門先決S、手動模式M),但如果你會活用 EV + - 的話,就某方面而言,其實和純手動M的模式也能達到異曲同工之妙。


不少消費機都是把 EV +/- 放在 menu 內,臨時要調整頗不方便。


獨立的 EV +/- 鈕(Panasonic TZ3)


獨立的 EV +/- 鈕(Nikon D50)


2005.12.20 原po,2008.6.7 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赤腳生活正能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